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1年第31期 > 正文
编号:12150566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1月5日 郭云泽
第1页

    参见附件(1696KB,2页)。

     1.2.2 机械通气组 即较大水平潮气量10~15 ml/kg,以适宜的参数达到足够的动脉氧合,维持正常的动脉血气。机械通气模式两组均采用IMV/SIMV模式。在通气过程中保持呼吸道通畅,无人机对抗。

    1.3 疗效评价标准

    顺利撤机者为有效;病情恶化不能维持足够的PaO2和(或)PaCO2急剧升高,须改用其他通气模式如高频振荡通气(HFO)者,以及死亡者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间呼吸机参数值和血气值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呼吸机参数比较

    根据病情(心率、血压、末梢循环灌注状况、有无人机对抗等)、血气、呼吸波形和呼吸力学监护,调整呼吸机参数至保持足够氧合的最低值。本实验中两组患儿均得到治愈,顺利撤机。见表1。

    2.2 血气分析结果比较

    观察组采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治疗后平均PaCO2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PaO2、pH值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的发生率为33.33%(5/15),其中,肺炎1例,支气管发育不良1例,持续性肺动脉高压1例,气胸2例;观察组VILI的发生率为13.33%(2/15),间质性肺气肿伴纵隔气肿2例,均为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患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病例经临床基础对症治疗后均痊愈。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系统代偿能力低下,当患呼吸系统疾病时极易发生呼吸衰竭,故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使用常频机械通气(CMV)的频率较高,是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新生儿常频呼吸机类型是持续气流、压力限定-时间转换型呼吸机。对因呼吸衰竭而导致动脉PaCO2升高的患儿、呼吸暂停的患儿或使用持续呼吸道内正压(CPAP)仍不能改善缺氧的患儿,需给予呼吸机的支持[8]。但其并发症也相应增多,其中VILI是机械通气过程中严重的且可能迅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VILI可导致严重肺水肿、弥漫性的肺泡损伤到气胸、纵隔气肿、间质性肺气肿。

    早产儿的保护性机械通气能够有效地治愈患儿的呼吸衰竭。本研究中两组所有患儿均治愈,顺利撤机。两组患者治疗后呼吸机参数比较,观察组VT(8.2±0.9)ml/kg、PIP(35.1±3.8)cm H2O,对照组的VT(10.5±0.5)ml/kg、PIP(45.5±3.7)cm H2O,两组VT、PIP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为使呼吸机的压力或容量处于最小状态(压力或容量可引起气压伤而造成气漏或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推荐允许性高碳酸血症(耐受PaCO2升高的时间可长至pH值一直保持≥7.25)[9-10]。同样,如果血压正常而且未出现代谢性酸中毒时,推荐PaO2低至40 mm Hg。如果患儿的情况急剧恶化(氧合状况、动脉血气、血压或血流灌注的突然改变),应立即检查气管内导管的位置及通畅情况。在胸骨上凹通过气管前壁触及导管末端,说明放置的位置正确;通过胸部X线片可见到其大致位于锁骨和气管隆突之间。如果对位置或通畅情况有疑问,应拔管后应用呼吸囊或面罩供氧以维持患儿呼吸,直到重新插入气管插管[11]。当呼吸状况改善,可从IMV开始通过降低FiO2、吸气压力和呼吸频率来撤离呼吸机。当呼吸机频率逐步降低时,持续气流的正压呼吸机允许患儿克服PEEP下有自主呼吸,在IMV频率降至10次/min,患儿将耐受拔管[12]。撤离呼吸机的最后一步包括拔管,通过鼻腔(或鼻咽部)的持续正压呼吸(CPAP)给予可能的支持,最后用氧罩或鼻导管提供湿化的氧气或空气。观察组采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平均PaCO2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VILI的发生率为33.33%(5/15),观察组VILI的发生率为13.33%(2/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保护性机械通气既能够防止呼气末肺泡萎陷,又防止气体陷闭,从而大大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婴儿患有不很严重的限制性肺疾病(例如弥漫性肺不张、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水肿)时,使用CPAP可改善氧合状况并可避免对正压通气的需求。用CPAP时可用鼻塞子或鼻咽插管,患儿自主呼吸可克服正压气体,压力设置在5~7 cm H2O。不同类型的装置可用于提供正压,或用一个频率设置为零的常规呼吸机来提供正压。保护性机械通气在呼气时保持肺泡的扩张状态,因此可改善氧合状况,其疗效可能更优于传统通气策略,可有效地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 朱蕾,钮善福.机械通气[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60-169.

    [2] 施丽萍,孙眉月,杜立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机治疗的肺保护性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3,41(2):95-98.

    [3] 潘新年,刘先知.低通气策略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中的应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4):917-918.

    [4] 孙眉月.早产儿肺透明膜病诊治进展[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6,21(1):57-58.

    [5] 诸福棠,吴瑞萍,胡亚美.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531-2534.

    [6] 王晓芝.通气机相关性损伤及保护性肺通气策略[J].国际呼吸杂志,2006,26(4):300-302.

    [7] 周晓光,肖昕,农绍汉.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3,346-347.

    [8] Wiswell TE, Gannon C, Graziani LJ, et al. Hyperapnia in during the first 3 days of increase the risk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evere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in the very low birth weight, conventionally ventilated premature infant [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69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