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二-三氟甲基-7-乙酰氧基白杨素抑制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生长(2)
第1页 |
参见附件(1698KB,2页)。
1.2.2 人肝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制作及治疗实验 将人肝癌HepG2细胞按数量为2×106/只接种于BALB/c-nu小鼠背部皮下。按公式V=W2×L×0.52计算移植瘤体积(W:移植瘤最短径,L:移植瘤最长径),在瘤体积大约为100 mm3时,根据瘤鼠体重和瘤体积大致相等的原则分组,每组5只,共分为6组。Ⅰ组为生理盐水(0.1 ml/10 g)组,按0.1 ml/10 g体重剂量注射生理盐水;Ⅱ组为氟尿嘧啶(20 mg/kg)组,按20 mg/kg体重剂量注射氟尿嘧啶;Ⅲ组为白杨素(100 mg/kg)组,按100 mg/kg体重剂量注射白杨素(ChR);Ⅳ组为低剂量dFMAChR(20 mg/kg)组,Ⅴ组为中剂量dFMAChR(40 mg/kg)组,Ⅵ组为高剂量dFMAChR(80 mg/kg)组,Ⅳ~Ⅵ组注射相应剂量的dFMAChR。以上各组均采用腹腔注射(ip),隔日给药1次,共计10次,给药期间每4日测量鼠体重。最后一次给药48 h后,处死小鼠,割取移植瘤,称其重量,计算瘤重抑制率。瘤重抑制率计算公式:IR(%)=(1-实验组瘤重均值/对照组瘤重均值)×100%。
1.2.3 移植瘤的组织形态特征观察 取部分移植瘤,福尔马林固定后,用不同梯度浓度的乙醇溶液脱水6~12 h,二甲苯透明,浸蜡2~3 h,然后包埋、切片、脱蜡、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移植瘤的组织形态特征。
1.2.4 TUNEL法检测移植瘤细胞凋亡 石蜡切片常规脱蜡脱水,按TUNEL试剂盒的说明操作,DAB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细胞核着色,呈棕黄色或黄色为凋亡细胞。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dFMAChR对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dFMAChR对人肝癌HepG2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呈剂量依赖性(表1),且比相应剂量白杨素抑制作用强。
2.2 dFMAChR对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组织形态的影响
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生理盐水组:周围组织与肿瘤结节有清楚的分界,癌细胞为片状分布,大小不一,核多呈圆形,核仁明显,染色深浅不一,可见核分裂相。癌巢之间有少量血管及纤维(图1A,见封三)。表明人肝癌HepG2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成功制备。氟尿嘧啶组:周围组织与肿瘤结节分界清楚,肿瘤中心区大片的坏死(核溶解、碎裂、固缩),边缘残存的瘤细胞大小不一,核固缩多见(坏死),核染色深浅不一(图1B,见封三)。表明化疗药物氟尿嘧啶具有有效杀伤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细胞的作用。白杨素组:周围组织与肿瘤结节有清楚的分界,可以看到肿瘤结节外周有完整的纤维包膜,癌组织片状分布,有少量血管及纤维分布于瘤巢之间,可见出血以及灶状坏死,癌细胞形态不规则,明显可见核仁,核呈圆形(图1C,见封三)。说明白杨素能杀伤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细胞。高剂量dFMAChR(80 mg/kg)组:癌细胞呈巢状分布,能观察到肿瘤细胞结节,可见少量纤维结缔组织间质分布于癌巢间,癌细胞胞浆丰富,明显可见核仁,核呈圆形,能观察到细胞凋亡(图1D,见封三)。说明高剂量dFMAChR具有较强地诱导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细胞凋亡作用。
2.3 dFMAChR对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TUNEL法检测结果显示,生理盐水组:呈紫蓝色的为移植瘤细胞核(图2A,见封三),凋亡呈阴性反应。氟尿嘧啶组:部分瘤细胞核呈黄色颗粒状(图2B,见封三),凋亡呈中等阳性反应。白杨素组:呈棕黄色或黄色颗粒状的为移植瘤细胞核(图2C,见封三),凋亡呈中等阳性反应。高剂量dFMAChR(80 mg/kg)组:呈棕黄色颗粒状为移植瘤细胞核(几乎全部细胞核染色)(图2D,见封三),凋亡呈强阳性反应。说明dFMAChR(80 mg/kg)诱导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细胞凋亡作用较强。
3 讨论
从植物中寻找新型高效、低毒、不良反应少的抗癌药物已经成为当今新药研制的热点。广泛分布于植物界的黄酮类化合物生理活性多种多样,其抗肿瘤作用已引起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的极大兴趣。虽然白杨素在体外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但白杨素在肠道内吸收甚少或者完全不吸收以及5、7位羟基在体内发生结合代谢引起其活性较低,从而使它应用于临床时受到限制[1]。因此改造白杨素结构,合成高效低毒的白杨素衍生物,成为众多学者研制新型抗癌药物的重要途径之一。
Khan等[3]发现甲基白杨素通过抑制COX-2和iNOS活性,上调p53、caspase-3和Bax的表达,抑制NF-κB、Wnt信号通路而发挥抗炎及抗肝癌作用。Mohammed等[4]合成的白杨素衍生物中,有些是比氨鲁米特(aminoglutethimide)更有效的芳香酶抑制剂,可作为抗癌药物预防和治疗雌激素依赖型肿瘤。笔者也发现白杨素衍生物如5-烯丙基-7-二氟亚甲基白杨素(ADFMChR)、8-硝基白杨素、6-碘取代的白杨素衍生物等具有良好的抗癌活性[5-8]。
本研究在白杨素衍生物6,8-二-三氟甲基-7-乙酰氧基白杨素(dFMAChR)有抗癌作用[1-2]的基础上,建立了人肝癌HepG2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进一步研究dFMAChR在体内抗肝肿瘤的治疗效果。结果证实,dFMAChR、白杨素和氟尿嘧啶均能抑制移植瘤的生长(P<0.05),dFMAChR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且瘤重抑制率逐渐升高,说明dFMAChR体内抗肝癌活性较强。前期实验结果显示,生理盐水组与dFMAChR各剂量组相比,体重没有明显差异,但氟尿嘧啶组体重比生理盐水组显减轻(P<0.05),说明dFMAChR的药物毒性较小,动物耐受性较好[9],亦研究有结果表明,dFMAChR对小鼠Lewis肺癌皮下移植原发瘤及自发性肺转移、人宫颈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1-2],本实验结果与其类似。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作用方式是用药物诱导细胞凋亡,HE染色和TUNEL法检测结果进一步证实,dFMAChR具有较强地诱导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细胞的凋亡作用,与氟尿嘧啶类似而强于先导化合物白杨素。研究结果反映dFMAChR具有良好的抗人肝癌治疗效果且毒性较小,为dFMAChR作为新型抗癌治疗候选药物提供了依据[9-10]。
[参考文献]
[1] 宋轶钦,陈忠东.6,8-二-三氟甲基-7-乙酰氧基白杨素抑制人宫颈癌裸鼠移植瘤生长[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4(1):29-32.
[2] 王秋亚,王烨娟,高锦红.白杨素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理活性研究进展[J].化学研究,2011,22(1):96-103,110.
[3] Khan MS, Halagowder D, Devaraj SN. Methylated chrysin induces co-ordinated attenuation of the canonical Wnt and NF-κB signaling pathway and upregulates apoptotic gene expression in the early hepatocarcinogenesis rat model [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698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