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电共振治疗对非特异性下腰痛镇痛作用的临床观察(2)
第1页 |
参见附件(2587KB,3页)。
治疗组40例中,男12例,女28例;年龄最小37岁,最大70岁,平均52岁;病程最长32年,最短2 d,其中病史小于3个月(含3个月)18例,3个月以上22例,平均病程54个月。对照组40例中,男12例,女28例;年龄最小31岁,最大70岁,平均年龄51.5岁;病程最长19年,最短5 d,其中病史小于3个月(含3个月)17例,3个月以上23例,平均病程33个月。两组治疗前后,在年龄、性别、病程、VAS分级与压痛指数及主要病种病种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北京神康医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SKY-30Y型生物电共振仪(YZB/京0094-2009)治疗,选择4个电极,两个放置于双脚的涌泉穴,另两个放置于腰部痛点或脊椎两侧或并置法压揉,每日1次,时间自动设置为20 min,5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北京益康来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中频电疗仪治疗,选择1或2对电极,置于腰部痛点或腰骶部痛点并置法,每日一次,时间自动设置为20 min,10次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
①自觉疼痛改善的程度:采用VAS方法在治疗前后让患者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价,将疼痛程度分为10级。②局部压痛强度改善程度:由专科医生对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检查,结果判定分为四个等级,压痛强度记录:Ⅰ级为无痛;Ⅱ级为轻微疼痛(+);Ⅲ级为中等程度压痛(++);Ⅳ级为重度压痛(+++)。
临床综合疗效的判断标准:痊愈、显效、好转与无效。痊愈:疼痛症状完全消失,VAS疼痛度降低4级以上(含4级),同时局部压痛强度降低到Ⅰ级(记录4分)。显效:VAS疼痛度降低3级,局部压痛降低到Ⅱ度(记录+,3分);好转:VAS疼痛度降低2级,局部压痛降低到Ⅲ级(记录++,2分);无效:VAS疼痛度降低1级以下(含1级),局部压痛强度无改善、Ⅳ级(记录+++,1分)。愈显率计算如下:愈显率=[(显效+痊愈)/总例数] ×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VAS分级、压痛强度指数(PPI)的比较分析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VAS分级与PPI压痛指数比较,差异显著,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VAS分级,PPI压痛指数比较,差异显著,表明经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疼痛都有显著降低。见表2。
2.2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综合分析
显示治疗组的愈显率为67.5%,对照组愈显率65%,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见表3。
3 讨论
本研究采用生物电共振仪和中频电疗仪对80例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腰骶疼痛进行了镇痛治疗,结果表明生物电共振仪与中频电疗仪对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都有显著的镇痛疗效。两组的愈显率治疗组为67.5%,对照组为65.0%,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但生物电共振仪组为患者仅治疗5次,而予中频电疗组仪治疗10次,两组所达到的疗效基本相同,经临床验证可以说明生物电共振仪对非特异性下腰痛是一种有效的镇痛方法。
生物电共振的治疗作用依据于人体生物电循环系统,人体重要的生命活动依赖于生物电流动的传导,在分子水平上带电荷离子在细胞内外流动、传递,产生生物电活动基础,在细胞水平上细胞内外存在电位差,是细胞电生理活动的基础,细胞与细胞之间也存在生物电的传导,实现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如脑电波反映了脑功能活动,各类神经纤维传导由生物电的活动实现,通过电传导产生了心脏的跳动等[4],可以说生命的本质就是生物电的流动和传导,当一个生命没有了生物电,他的生命也就停止了。而当机体发生病变时,生物电活动也发生紊乱,生物电流的不均衡、紊乱、阻滞可能是产生疼痛的机制之一。
生物电共振治疗是一种低频电的共振与传导,是针对机体内生物电紊乱部位进行导通治疗的一种新方法。通过疏通,调整局部组织中失衡的分子电荷,矫正异常生物电流动,它采用沿肢体长距离的低频电传导,并对痛疼局部加强电共振作用而产生治疗作用。经临床实践证实生物电共振治疗有明显的解除肌痉挛及镇痛的作用。
非特异性下腰痛这组疾病既有脊椎病变,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腰椎小关节紊乱等;又涉及神经、肌肉、筋膜、韧带、关节囊、滑膜等软组织病变,还有中枢神经系统参与疼痛的调控[6],因多种功能性与病理性变化共同造成腰骶痛,所以其治疗方法也各有不同。据文献报道,对非特异性下腰痛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效果更好[7]。笔者体会,对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依据不同患者、病变性质的不同,可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在镇痛治疗的同时采用美式脊椎矫正术、关节松动术、运动训练疗法等,将能使非特异性下腰的康复治疗取得更加显著的效果。
本临床验证表明,生物电技术将给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开拓一种新的镇痛方法,也观察到其有明显解除肌痉挛和缓解疼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翼,李章华,郭桂荣.顽固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综合治疗[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20(1):26-27.
[2] 刘延青.非特异性下腰痛的诊断治疗原则[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5, 11(2):66-69.
[3] Poitras S, Blais R, Swaine B,et al. Management of work-related low back pain:a pipulation-based survey of physiocal therapists[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87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