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1年第35期 > 正文
编号:12181623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离及耐药机制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15日 廉婕 麦丽文 余治健 邓启文
第1页

    参见附件。

     表1 耐药基因PCR 引物序列

    1.2 方法

    1.2.1 细菌培养及分离 临床送检的各类标本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分纯后的铜绿假单胞菌用小牛血清保存至-80℃冰箱待用。

    1.2.2 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方法 所有菌株均以BD Phoenix10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到种,必要时采用梅里埃ATB-Expression半自动细菌分析仪补充鉴定。药敏试验采用BD Phoenix 100革兰阴性细菌配套药敏试验复合板,包括阿米卡星、阿莫西林/克拉维斯、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氨曲南、头孢唑啉、头孢吡肟、头孢噻肟、头孢他啶、氯霉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四环素、复方磺胺、多粘菌素E,共20种抗菌药物。

    1.2.3 基因扩增 采用煮沸法提取模板DNA,oprD2基因扩增条件为:95℃预变性3 min, 然后95℃ 30 s→55℃ 30 s→72℃ 60 s,循环35个周期,最后72℃延长5 min;其余基因扩增条件为:95℃预变性3 min,然后95℃ 60 s→55℃ 60 s→72℃ 60 s,循环35个周期,最后72℃延长5 min。取PCR产物4 μg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EB染色后在凝胶成像系统中观察结果。

    1.2.4 PCR产物测序 使用DNA凝胶回收纯化试剂盒(购自TaKaRa)将PCR产物割胶纯化,送至深圳华大基因测序,序列登录GenBank进行比对分析。

    2 结果

    2.1 IRPA的分离率

    从404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检出IRPA 100株,分离率为24.75%。其中大多数分离自痰液标本90株,占90.0%,其次为血液和脓液标本,均为3株,各占3.0%,分离自伤口分泌物和胆汁标本均为2株,各占2.0%。

    2.2 IRPA感染者科室分布

    IRPA感染者主要来自重症医学科,占31.0%,其次为呼吸内科和神经内科,分别为20.0%和16.0%,具体科室分布情况见表2。

    2.3 IRPA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100株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为27.0%,耐药率在30.0%~50.0%的有4种抗菌药物: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在50.0%~70.0%的有4种抗菌药物:氨曲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对其余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70.0%,其中,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和氯霉素的耐药率为100%。具体耐药情况见表3。

    表3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

    2.4 MBL基因及oprD2基因检测结果

    100株IRPA中,检测到IMP基因阳性1株(PA47),阳性率为1.0%,oprD2基因缺失65株(PA47为扩增阳性菌株),阳性率为65.0%,其余耐药基因(VIM、GIM、SPM)均未检出。

    2.5 IMP基因测序结果

    通过对PA47菌株的IMP基因PCR产物进行正向测序,经Clustal W程序分析,其核酸序列与GenBank已登陆的blaIMP-9序列(登录号:AY033653)的同源性为100%,可判定为IMP-9型基因。PA47_blaIMP在GenBank的登录号为JN107561。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化疗、放疗、免疫抑制剂及各类侵入性诊疗项目在临床的广泛开展,非发酵类病原菌引起的医院感染逐渐增多,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分离量占首位(45.4%)[2]。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 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高等优点,已成为治疗IRPA感染最有效的抗生素[3]。然而,随着该类抗生素在临床治疗中的广泛应用,铜绿假单胞菌对它的耐药率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报道,1994~2001年中,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由1994年的8.5%上升到2009年的30.5%[4-5]。

    我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24.75%(100/404),90.0%的菌株从痰液中分离得到,表明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多引起呼吸道感染,是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首位病因,这和国内外诸多相关报道一致[6-8]。

    在科室分布方面,我院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多来自ICU(31.0%),这可能与患者多为急重症或昏迷阶段,免疫力低、病程和住院时间长、有手术史以及较频繁地大量使用广谱抗菌药物,造成菌群失调,易继发感染铜绿假单胞菌,且长时间在药物选择性压力下,耐药性菌株成为优势菌群,因此,这些科室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亦多为多重耐药菌株。

    药敏实验结果显示(表3),100株IRPA中,对阿米卡星的敏感性最好(73.0%),其次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63.0%)、哌拉西林(59.0%)、庆大霉素(58.0%)、头孢他啶(57.0%),其余药物的敏感率均<50.0%。100株IRPA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氯霉素全部耐药。同处广东地区,我院IRPA对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均<53.0%,而姚芬等[7]报道的耐药率达到95%以上,这可能跟不同医院临床用药习惯不同有关。由此可见,重视和加强细菌耐药监测,优先选用低耐药可能性的抗生素,合理应用广谱抗生素,将有助于避免IRPA引起医院感染流行。

    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包括β-内酰胺酶的产生、外膜通透性的降低和主动外排系统的表达。金属酶(metallo-β-lactamases,MBL)是一类能够水解包括碳青酶烯类在内的所有β-内酰胺类药物的β-内酰胺酶,主要通过基因盒,整合子和转座子的形式传播。MBL包括四种类型:IMP型金属酶,已报道的超过19 种;VIM型金属酶,已超过11 种;SPM-1型金属酶和GIM-1型金属酶。MBL编码基因多位于整合子上,其中以IMP 型和VIM型 最为常见[1]。从实验结果看,2009 年1月~2010年12月收集的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中仅发现1株产IMP型金属酶菌株,提示产IMP 型金属酶是抗菌后效应(PAE)对IMP 耐药的机制之一。另外,我院检出的IMP型金属酶经分析为IMP-9型,具有该类型金属酶的铜绿假单胞菌曾在2000年于广州地区三家医院爆发流行[9],需引起我院医院感染管理科的高度重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6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