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1年第35期 > 正文
编号:12181616
数字化相位对比乳腺摄影临床应用探讨(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15日 于连水 付连英 张合意
第1页

    参见附件。

     2.2 图像质量

    双侧乳腺轴位及侧斜位对称显示,图像质量均符合乳腺摄影质量控制标准,影像显示范围包括全部乳房及腋窝,乳房皮肤、皮下脂肪、乳腺、胸大肌及腋窝组织等不同组织结构均衡清晰显示,可检出0.1~0.2 mm微细钙化灶,包括致密型乳腺。曝光千伏26~34 kV,毫安秒29~117 mAs,曝光条件与乳腺腺体分型及乳腺厚度呈正相关。

    2.3 对微细钙化灶及肿块的X线诊断

    见图1、2。

    3 讨论

    相位对比技术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首先被应用于乳腺X线摄影,为乳腺X线诊断提供了一种新手段。2006年,数字化相位对比乳腺X线摄影系统在北美放射学年会正式展出后当年即在中国投入临床应用[2]。2008年,相位对比乳腺成像技术被编入国家专业教科书[3],成为数字乳腺摄影的新成员。

    3.1相位对比技术的原理

    作为一种电磁波,X线具有波的特性,当它穿透物体时会发生两种变化:一是振幅的改变,二是相位的移动。传统X线成像的原理即是利用振幅的改变,也就是X线穿透不同物体时发生的衰减(振幅改变)程度不同而成像,即吸收对比成像技术。另外一种变化即相位的移动,也是X线属性之一,一直以来未被成功地运用到医学X线成像当中。X线穿透不同物体时发生的相位移动的大小与物质对X线的吸收强度无关,就是说,X线相位对比与吸收对比是两种互不影响的X线物理现象(特性)。但如果在原有的吸收对比基础上叠加相位对比的应用,则能够大大提高那些原本对X线吸收对比较弱的软组织结构的勾勒。

    同时,X线穿过相邻不同组织的边界时会发生轻微折射,出现相位移动。通过特定的装置和光电技术,可使上述的折射线和正好通过边界的直射线得以重合,该边界处的X线投影就能得到更多的X线信息,从而使边界得到强化,即边缘增强效应。应该强调的是,边缘增强效应可以发生在任何存在相位对比的单位体积组织之间,包括正常组织之间、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病变组织内部细微结构之间,均可得到对比增强。

    X线相位对比技术首先用于乳腺成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乳腺是由多种软组织构成,而软组织间对X线的吸收对比差别很小,即使使用钼靶软射线成像,图像的对比度仍不尽人意,而且乳腺钼靶成像还是二维复合图像,而不是剖面图像,尤其是对于致密型乳腺,对比度往往会低于视觉阈值而无法被识别。这就是说,仅仅依靠X线的吸收对比对于致密型乳腺来说是不够的,很难显示其细微之处,而相位对比技术的成功应用,恰好弥补其不足。

    3.2 PCM特点

    Tanaka T等[4]于2005年进行了38例患者的临床试验,同侧乳腺分别用传统屏片系统(SF)和PCM进行乳腺侧斜位摄影,SF采用自动曝光控制,PCM系统球管电压和腺体剂量与SF一致,结果显示PCM系统对于肿块的检出高于SF。沈茜刚等[5]对数字化乳腺摄影与传统屏片乳腺摄影检查的比较研究表明,数字化乳腺摄影检查技术及图像的病变显示率均优于传统屏片乳腺摄影。数字化乳腺摄影系统操作简便、成像快捷、辐射较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在乳腺影像质量方面,丁建辉等[6]应用模型进行位相对比乳腺摄影与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影像质量的比较研究显示,PCM与FFDM在显示RMI-156模拟钙化点簇数、纤维条数、模拟肿块的能力方面相当,两种乳腺X线摄影均具较高的影像质量。

    在临床应用过程中,PCM系统具有如下一些特点:①数字化成像。②相位对比技术的应用,边缘强化效应,更加适合东方女性乳房体积小而且腺体致密的特点。③高精度、高分辨率图像,利于乳腺微细结构的显示和超微小钙化灶的检出,包括隐匿性钙化的显示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等。④使用空隙法而不用滤线栅去除散射线,有效降低射线剂量。我们选择10个乳腺进行统计,CC位曝光千伏平均值为30.4 kV,毫安秒平均值为45.2 mAs;MLO位曝光千伏平均值为30.7 kV,毫安秒平均值为46 mAs,低于乳腺DR或乳腺CR的剂量。

    宛然等[7]关于乳腺摄影DR系统、PCM系统和CR系统的比较研究表明,DR与PCM系统的成像性能相对较好,不仅影像质量较高,而且具有较低的平均剂量(AGD)。武春雪等[8]对乳腺PCM系统与CR系统临床应用的初步比较研究表明,PCM与CR在乳腺实体成像质量上存在显著差异,PCM的图像基本质量及对病变细节的显示情况明显优于乳腺CR系统。

    乳腺X线检查的目的主要是对乳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鉴于作者乳腺癌病例样本较少,PCM乳腺癌诊断尚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秦维昌.乳腺摄影质量控制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33.

    [2] 曹厚德.基于相位对比成像原理的数字化乳腺摄影技术[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7,13(5):371-375.

    [3] 袁聿德,陈本佳.医学影像检查技术[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37-138.

    [4] Tanaka T, Honda C, Matsuo S, et al. The first trial of phase contrast imaging for digital full-field mammography using a practical molybdenum X-ray tube [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877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