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2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176858
中药汤剂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15日 宋庆伟 纪树青 金志勇
第1页

    参见附件。

     1.2.2.2 中医药辨证施治 观察组患者在腰背肌锻炼的同时辨证施治加服中药汤剂六味地黄汤加减,每日1剂,分早、晚服。①血瘀证: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方用六味地黄汤加芍药、当归、川芎、桃仁、红花、川牛膝、生地、甘草。②寒湿证:治宜温经通络、散寒化湿,方用六味地黄汤加独活、桑寄生、秦艽、牛膝、当归、白芍、杜仲、薏苡仁、伸筋草、甘草。③湿热证:治清热宜逐湿,方用六味地黄汤加苍术、黄柏、杜仲、川牛膝、薏苡仁、甘草。④肝肾亏虚证:偏阳虚者治宜温补肾阳,方用归附地黄丸加减方;偏阴虚者治宜滋补肾阳,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当归、白芍、川芎、川牛膝、龟板、丹参、威灵仙、甘草。

    1.3 疗效评判标准

    以日本整形外科学会制订的《腰椎疾病患者治疗成绩评分表》规定的疗效评分为主[2],从4个方面进行评分,分别为自觉症状、临床检查、日常生活动作、膀胱功能,正常值定为最高分29分。患者的改善率根据评分来计算,即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正常评分-治疗前评分)×100%,治愈:改善率达100%;好转:改善率达25%~100%,无效:改善率<25%。此量表问卷均在患者治疗3个月、6个月、出院1年后随访评分。总有效=治愈+好转。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观察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治疗6个月和1年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4。

    表2 两组治疗3个月后疗效情况[n(%)]

    3 讨论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工作与生活的双重压力也随之增加,不良的生活习惯、工作习惯直接影响身体健康,如不良坐姿、站姿、工作过程中长期弯腰、肢体动作过于强烈都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原因,尤其重体力劳动者患此病的几率更大[3-4],因此,养成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尤为重要[5]。

    《金匮翼》中认为“腰于一身之要,屈伸俯仰无不由之”,可见,腰部在肢体活动起到关键的作用,也容易造成损伤。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由于患者在强烈肢体运动时,破坏了腰椎生物力学结构的平衡。人体有5个腰椎,每一个腰椎由前方的椎体和后方的附件组成,当椎体承受纵向负载时,椎间盘压力分布不均,致使髓核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继而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导致腰腿疼痛,破坏了腰椎内外的代谢平衡[6]。正常情况下,髓核纤维环有良好的弹性向外周膨胀,以缓冲压力,有减震作用,一旦遭到破损,其间包裹的髓核就会穿过破损的纤维环向外突出,即发生了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引起相应的症状和体征[7]。

    本文观察组患者在传统的治疗基础上,口服中药六味地黄汤加减配合一定量的腰背肌锻炼,治疗效果显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常表现为腰椎生理曲度改变、腰椎侧弯等,通过腰背肌锻炼可以增强腰背肌力度,脊柱后伸肌群的收缩使纤维环或后纵韧带紧张,使突出的椎间盘组织还原[8-9]。纠正生活、工作习惯的不良坐姿,整体调节腰背部的柔韧性和局部肌肉的张力,使脊柱关节稳定性大大增加,平衡腰椎生物力学结构[10]。

    两组在治疗3个月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在治疗3个月期间,有部分患者由于自身病情比较严重,在腰背肌锻炼过程中,强度不大,其中10例患者基本不能进行锻炼,导致治疗效果不佳;在治疗6个月、1年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经过半年的锻炼,身体素质不错的患者效果明显,之前不能参与锻炼的患者也逐渐可以进行低强度的训练,随着强度、周期的不断加大,效果也有显著提高。

    祖国医学《诸病源候论·腰脚疼痛侯》中认为:“肾气不足,受风邪之所为也,劳伤则肾虚,虚则受于风冷,风冷与正气交争,故腰腿痛”。可见,肾虚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内因,通过口服六味地黄汤加减,可抗疲劳,增强免疫力,强壮身体,改善肾功能;内因与外因同时治疗,大大降低了复发的频率。实践证明,中药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潘春林.潘氏筋骨贴加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85例[J].环球中医药,2009,2(1):63.

    [2] 杨芳滔.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0,6(10):146-147.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14-253.

    [4] 并上骏一.腰椎疾患治疗成绩制定标准[J].日整会志,1984,(58):925.

    [5] 黄远红.护理干预在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7(5):297.

    [6] 薛卫华.骨盆牵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颈腰痛杂志,2003,24(5):302-303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640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