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应用于单肺通气麻醉的临床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5日
第1页 |
参见附件。
1.2 麻醉方法
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监测心率、平均动脉压、心电图、脉搏及血氧饱和度。常规静脉注射诱导插管后,B组患者术中吸入异氟醚(美国阿斯利康公司,批号:LOTAK171)1.5%~3.5%维持麻醉,A组患者以血浆靶浓度3~4 g/mL静脉泵注异丙酚(阿斯利康公司,批号:H20080427)、复合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H20080197)0.1~0.3 g/(kg·min)持续泵入至结束手术。在手术麻醉期间,如果患者的血压升高超过基础值的30%且持续1 min以上,A组患者异氟醚增加0.5%,B组患者静脉追加瑞芬太尼0.85 g/kg,如果此时心率仍高于120次/min,静脉给予患者艾司洛尔0.5 mg/kg,如果此时发生低血压(排除由于患者大出血所致),静脉注射麻黄素6 mg,如果心率<50次/min,则静脉注射阿托品0.2 mg,必要时重复给药。
1.3 观察指标
在对患者进行麻醉前、双肺通气(TLV)30 min、单肺通气(OLV)30 min、OLV 60 min、再次TLV 30 min、手术结束这6个时点分别抽取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并观察所有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开眼的时间、出现自主呼吸的时间及拔管的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麻醉前后不同时段各项指标改变情况比较
肺内分流率(Qs/Qt)在两组患者清醒平卧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TLV肺内分流在患者麻醉诱导后侧卧时明显增加(P < 0.05);Qs/Qt在两组患者OLV 30、60 min时明显增加,且达到峰值(P < 0.05);A组在OLV 30、60 min时段肺内分流明显低于B组(P < 0.05)。两组患者单肺通气后PaO2明显下降(P < 0.05),但B组单肺通气后PaO2明显低于A组(P < 0.05);患者在单肺通气后,PaO2虽均有所下降,但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麻醉苏醒时间比较
在患者结束麻醉后,A组患者的开眼的时间、出现自主呼吸的时间、拔管的时间均明显短于比B组患者(P < 0.01)。见表2。
表2 两组麻醉苏醒时间比较(x±s,min)
注:与B组比较,aP < 0.01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各项医疗操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手术麻醉方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社会和患者的需要,寻找安全高效的单肺通气麻醉方案势在必行,为此,本研究选择对2009年7月~2011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需要行肺叶切除的52例患者使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全麻或者静吸复合麻醉两种方案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肺内分流及苏醒时间进行观察。异丙酚有非选择性钙通道阻滞作用,可抑制钙离子内流及释放从而可扩张动静脉,同时降低交感血管神经活性,降低外周血管的阻力,对缺血器官具有保护作用[2]。同时,该药具有起效快、半衰期短、诱导平稳、可控性强、体内无蓄积、毒性小等特点,被广泛用于麻醉诱导及维持。而瑞芬太尼是一种选择性的μ-阿片受体激动剂,也具有起效快、长时间输注在体内无蓄积、停药后患者苏醒迅速的特点[3-7]。本研究使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对需要行肺叶切除的患者进行单肺通气麻醉具有麻醉易调控和麻醉过程平稳等独特的优势。本研究发现,OLV开始后,Qs/Qt于TLV时高于麻醉前与TLV 30 min时,OLV 30、60 min时Qs/Qt达最高,B组患者在OLV 30、60 min时,Qs/Qt明显高于A组患者(P < 0.05)。以上研究表明,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单肺通气麻醉能有效改善患者动脉血氧和减少肺内分流,且有利于患者的早期清醒,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詹锐,董荣昌,杨梅,等.单肺通气的选择与麻醉管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0,7 (33):137-138.
[2] 刘瑞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临床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99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