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2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2192350
开展无缝隙护理对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5日 陈佳
第1页

    参见附件。

     1.3 评价工具

    采用自制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服务态度、基础护理工作、护理知识告知、病房管理、患者关爱、工作能力、技术操作7项,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分“满意”和“不满意”。最后统计指标以每项回答“满意”的人数及占所调查总人数百分比为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见表1。由表1可见,两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各项指标评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质量各项指标的评价均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传统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只是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内容不变的工作,干多干少、干好干坏、水平能力高低均没有一种机制监督、评价、督促和提高,护理人员多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而开展无缝隙护理模式则要求护士走在红灯呼叫前,想在患者需要前,做在患者开口前。从思想意识、行为动机、工作质量、护理风险管理、技能水平等方面,均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促使护士自觉学习,自我完善,不断提高。无缝隙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对患者实施全方位无缝隙护理服务,使患者的整个治疗及康复过程更完整、更仔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个性化护理理念,进一步深化整体护理的内涵,拓展服务范围,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推动护理事业发展[2-3]。本次研究的具体内容也对上述理念和意义较好的诠释。

    3.1 病房管理“双满意和基础护理”

    根据患者性格特征安排居住合适的病房,房间的一切设施和物品给予精心的布置,一切均以方便患者为出发点,让患者拥有入院如回家的感觉。保持良好的通风和空气清新,光线要明亮柔和,温湿度适宜,达到“安静、整洁、舒适、安全、美观”10字目标,保证患者心理舒适和睡眠良好。

    3.2 健康教育

    针对患者的生活经历、文化背景,给予多方位的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对冠心病诱发原因、发病机制、预防措施、治疗中注意事项等有基本的了解。耐心准确地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除了口头宣教外,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组织患者观看图片、DVD视频等。笔者还组织人员编写一些有关疾病的小册子,还把某些内容变成脍灸人口的顺口溜以便患者及家属记忆,从而也强化、丰富了健康教育内容。

    3.3 心理护理与沟通交流

    针对心血管疾病具有病程长、病情容易反复发作,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等特点,再加上部分患者体质虚弱并伴有基础疾病,患者焦虑、抑郁、悲观、急躁易激惹等负性情绪比较明显,这与疾病的发展转归互为因果。因此,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从患者的语言、姿势、神态等方面去了解其情绪波动,根据其性格特点,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可适当用眼神和手势给予鼓励、安慰。为加强疏导效果,还可以发动同室病友、家属、朋友与患者加强交流,使患者感受到人性化关怀和重视,保持较好的心理舒适度,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3.4 生活护理和专科护理

    嘱患者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和吸烟,睡前温水泡脚。督导患者遵医嘱按时服药,帮助记忆力不好的患者将药物的用法及用量做好标记。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告诉患者饮食过饱、肠腔扩张、蠕动减慢可使心脏负担加重, 影响睡眠质量和时间,应选择“三低二高一优”(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高维生素、高纤维、优质蛋白)的易消化、开胃清淡的食物,少量、多餐,减少浓茶、咖啡的饮用,按时按量进食,以提高免疫力和新陈代谢能力。为了预防便秘,护理人员既要适当给患者增加粗纤维食物,同时还要每天不定时地给予患者腹部按摩,也可以教会或指导家属操作,以促进肠蠕动,促进排便;同时要增加水分的摄入,以便维持良好的内环境。保持患者口腔、皮肤、头发等部位的个人卫生。心肌梗死患者一般需要卧床休息 4~7 d,多数患者不适应,易出现不舒适感觉。对此,应及时进行体位调整,头偏向一侧平卧位或半卧位,防止颈静脉受压,有利于呼吸;各关节置功能位,侧卧位腰部、胸前等垫枕头,使患者舒适,肌肉放松、心情宁静。对心血管疾病治疗的特殊用药,要加强药物的观察护理,讲解服药的注意事项,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心电监护S-T段变化,备好急救器材和药品,有其他基础慢性疾病和病情发作频繁的患者给予重点关注[4-5],对患者发病次数、时间、程度、硝酸甘油耗量、血脂及血流变化情况给予分析总结,以便预测性护理。

    3.5 加强护理风险管理

    一是各项护理技术操作强化“八种意识”:护理技术操作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与患者的舒适、安全密切相关。因此,笔者在进行所有的护理技术操作时,时刻不忘强化无菌意识、防护意识、健康教育意识、形象意识、法律意识、协作意识、费用意识、学习创新意识。二是从临床带教方面,创新带教方法,提升护生素质。实行双导师带教方法,积件系统教学方法、护理查房教学方法,开展读书报告会带教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了护患纠纷的发生。

    3.6 开展预见性护理,预防或消除医源性损伤的发生

    如血氧饱和度探头可引起组织损伤,因此进行血氧饱和度测定时不宜长时间固定在患者某一指端甲床上,要随时更换探头甲床位置,适当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无创血压袖带导致组织损伤,因为在抢救治疗过程中,往往频繁为患者测量血压,可造成肢体的缺血麻木加重患者不适。特别是某些临床护理人员为了减少捆扎袖带的麻烦,测血压后将袖带持续捆绑在肢体某一测血压部位,即使在袖带没有充气的情况下,也易造成肢体水肿、瘀血,发生血运障碍。因此要避免长时间在同一侧肢体监测血压,避免在同一部位频繁测压及测压时间过长。各种插管造成组织损伤,因为患者急性期为便于抢救用药,常建立多条静脉通路以及在不同部位置管留置尿管、胃管、桡动脉置管,在这些地方需加强护理,避免因置管时间过长局部护理不及时、静脉输液药物外渗引起组织出现压疮样改变。通过上述无缝隙护理模式的实施,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等方面均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使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大大提高(表1),为医院赢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总之,无缝隙护理是现代护理管理的新突破,主要目的是保护护理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提供连续性无缝隙的护理服务,可有效地保证了患者最大限度的健康水平[6-8],特别是随着护理服务领域的不断拓展与延伸,护理工作已经渗透在预防、治疗、保健、康复等多个领域,在减少疾病、维护生命、促进康复等过程中,笔者将会不断探索,不断发现、研究、实践更为科学先进的护理管理和护理服务理论,为服务对象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江一清,刘朝中,朱国英.现代冠心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345-346.

    [2] 傅光宛,侯志洁.无缝隙医疗机构的管理理念和实践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8):477-479.

    [3] 郭志芬.儿科无缝隙护理183例效果观察[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0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