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中健脾法防治高寒地区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2)
第1页 |
参见附件(2050KB,2页)。
1.2.2 排除标准 ①年龄在18岁以下或75岁以上者;②合并有消化性溃疡,病理诊断疑有恶变者;③合并有心、肝、脑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者;④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⑤过敏体质和对该药成分过敏者。
1.3 方法
1.3.1 治疗组 经验方:人参15 g、白术15 g、肉桂6 g、砂仁15 g、连翘15 g、枳壳15 g、厚朴15 g、当归15 g、山药15 g、炙甘草6 g。日1剂,水煎取汁400 mL,分2次服。
1.3.2 对照组 抗癌平丸(成分为珍珠菜、藤梨根、香茶菜、肿节风、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石上柏、蟾酥),每次1袋,饭前0.5 h服用,每日3次。
两组均治疗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两组在治疗期间均停用其他药物。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判定[1]。根据临床症状、胃镜及病理检查综合评定疗效。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胃镜复查黏膜慢性炎症明显好转或减轻2度,胃黏膜病理组织检查证实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消失或减轻2度;有效:临床症明显减少,胃镜复查炎症有所减轻,胃黏膜病理组织检查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减轻1度;无效:临床症状稍有好转或无改善,胃镜复查黏膜炎症无明显改变,胃黏膜病理组织检查证实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无减轻。总有效例数为显效例数与有效例数之和,总有效率=总有效例数/总治疗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3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不良反应
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2.3 典型病例
病例1,女,35岁,2010年 7月 18日初诊。胃脘部隐痛1年余,近半月来感上腹部隐痛,喜按喜暖,纳差,口淡泛吐清水,神疲乏力,舌质淡,边有齿痕,苔白,脉细弱。胃镜检查:慢性萎缩性胃炎(Ⅱ级)。病理检查:胃黏膜固有腺体减少并腺体中度肠上皮化生。中医诊断:胃痛(脾胃虚寒型)。治以温中健脾。方用人参15 g、白术15 g、肉桂6 g、砂仁15 g、连翘15 g、枳壳15 g、厚朴15 g、当归15 g、山药15 g、炙甘草6 g。日1剂,水煎取汁400 mL,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7剂后,上腹部隐痛减轻,续服14剂后,上腹部疼痛消失,纳食好转。继续服药3个月后复查胃镜:胃黏膜红白相间,以红为主,未透见黏膜下血管网。病理学检查:胃黏膜呈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改变。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3 讨论
CAG是指炎症导致的胃腺体破坏、减少、萎缩、甚至消失,表面上皮细胞丧失分泌能力,黏膜肌层增厚的病症。在CAG基础上伴发的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则是胃癌的癌前病变。目前,西医学治疗本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中医药具有保护胃黏膜、杀灭幽门螺旋杆菌、止痛等作用,可干预及逆转黏膜萎缩,在改善症状及预防疾病向癌转化等方面的疗效显著。
由于各地气候、环境各异,患者体质不同,以及不同医家对CAG的认识、诊断经验和辨证分型依据不同。《素问·异法方宜论》曰:“藏寒,生满病。”《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心胃生寒,胸膈不利,心痛痞满。”故外受寒邪,损伤脾胃,脾胃虚弱,运化无权而出现胃脘痛、痞满等症状。近年来许多学者归纳本病证型主要有五型:脾胃虚弱(虚寒)、胃阴不足(气阴两亏)、肝胃不和、脾胃湿热、胃络瘀阻[2-3]。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主要是脾胃虚寒,胃阴亏虚为主;邪实重在气滞血瘀、湿热、肝郁。病位在胃,涉及脾、肾、肝。《医学正传·胃脘痛》云:“致病之由,多由纵恣口腹,喜好辛酸,恣饮热酒煎焯,复餐寒凉生冷,朝伤暮损,日积月深……故胃脘疼痛。”黑龙江省地处高寒,民多食肥甘,易伤脾胃,因此以脾胃虚寒型居多。
本着“寒者热之”、“虚则补之”理论,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以温中健脾和胃为主。方中人参甘温,大补元气,健脾养胃,是本方之君药;白术为臣,性温味苦,用以健脾燥湿;砂仁行气调中,和胃,醒脾,厚朴行气、燥湿,两药苦燥辛散,温中祛寒,治疗腹痛痞胀,胃呆食滞,寒泻冷痢;肉桂散寒止痛、温通经脉,配伍当归活血通经,连翘消痈散结;山药补脾气、益脾阴,用于脾虚气弱;甘草既有健脾之功,又能调和诸药,是本方之使药。诸药配合,共奏温中益气健脾之功。临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予以加减化裁,如:若胃脘闷胀不适、嗳气大便酸馊、夹不消化食物残,加谷芽、麦芽、山楂、神曲等;胃脘胀痛明显加白芍、延胡索;食后泛吐酸水加煅瓦楞子、海螵蛸;恶心、呕吐加旋覆花、代赭石。既往的临床应用显示本方对改善症状和促进胃黏膜修复均有较好的作用,并且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有逆转作用,可增强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和调节胃肠道的功能紊乱的通经络作用,可改善整个胃部及萎缩黏膜的供血,而达到减轻萎缩程度的疗效。
在CAG的防治过程中,坚守“治未病”理念,提高“防癌”意识,做到“既病防变”[4-5]。中医还强调“三因治宜”,针对我省高寒的地域特色,强调治疗CAG“无病防病”、“有病防变”、“因地治宜”,有利于提高CAG癌前病变的防治水平。
[参考文献]
[1] 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5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