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2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190388
霉酚酸酯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系统评价(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25日 谭嘉臻 谭汉坤 杨龙艺
第1页

    参见附件(3934KB,4页)。

     1.2.3 检索策略 外文主要检索词:human,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hepatitis B virus,nephritis,nephropathy,Mycophenolate Mofetil。中文检索词:人类、随机对照试验、临床对照试验、乙型肝炎病毒、肾炎、肾病、霉酚酸酯。

    1.3 系统评价方法

    两位评价员按照检索策略独立完成检索,独立核对文献摘要,对于有可能纳入的文献须得到全文。如有非英文的外文文献,在纳入之前必须翻译成英文或中文。

    采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由方法学家、编辑和系统评价员共同制订的新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5]进行文献质量评价。①随机方法:是否详细描述产生随机分配序列的方法,随机分配序列的产生是否正确。②分配方案隐藏:是否详细描述隐藏随机分配序列的方法,分配方案隐藏是否完善。③盲法(研究对象、治疗方案实施者、研究结果测量者):是否描述对受试者或实验人员实施盲法的方法,盲法是否完善。④结果数据的完整性:每个主要结局指标的数据是否完整,有无失访或退出。如有失访/退出时,是否报告了失访/退出的原因,是否采用意向治疗(ITT)分析。⑤选择性报道研究结果:研究报道是否提示无选择性报道结果。⑥其他偏倚来源:是否存在明显基线不平衡。结果为“不清楚”、“不完善”、“不正确”均属于高偏倚风险,结果为“正确”、“完善”、无“基线不平衡”均属于低偏倚风险。

    两位评价员参照2008年Cochrane肾脏专业组系统评价数据提取表格进行数据提取,交叉核对结果。需要评价的结局指标包括:①尿蛋白及肾功能变化。完全缓解: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0.2 g,肾功能正常(注:因各种研究所选取的参考标准不一,经讨论后,以“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0.3 g”或“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0.15 g ”为完全缓解标准的研究亦可纳入)。部分缓解: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减少30%以上但≥0.2 g,肾功能异常者血肌酐水平较治疗前下降或保持稳定。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②乙肝病毒复制情况。HBV-DNA定量或HBeAg滴度。③肝功能变化。④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1.4 资料分析

    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软件RevMan 5.1.1进行Meta分析,二分类变量采用比值比(OR)为合并统计量,数值变量采用加权均数差(WMD)或标准化均数差(SMD)为合并统计量,各统计量均以95%CI表示。首先对纳入研究的临床异质性和方法学异质性进行分析,按照临床异质性和方法学异质性进行亚组分析,并采用χ2检验分析各研究结果间的统计学异质性,当亚组内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 > 0.05,I2<50%)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如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P < 0.05,I2>50%)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同样,各亚组内的统计学分析有异质性(P < 0.05,I2>50%)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无异质性(P > 0.05,I2<5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样本量足够大时采用漏斗图分析可能的发表偏倚,亚组中存在低质量研究时进行亚组分析或敏感性分析。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

    根据检索策略并排除重复文献后,电子、手工检索共检索到文献22篇,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3篇中文文献,没有符合条件的外文文献。骆丹[6]的研究是按治疗情况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属于队列研究,因此没有被纳入。

    2.2 纳入研究的特点及结局指标的数据

    3个研究纳入人数共计57例。汤力等[7]的研究男女比例16∶2;试验组平均年龄(38.2±11.2)岁,对照组平均年龄(38.2±11.2)岁;膜性肾病13例,系膜增殖性肾炎5例;治疗6个月时试验组和对照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44.4%和11.1%,总有效率分别为88.9%和22.2%;试验组有4例,对照组有3例随访达12月以上。李明旭等[8]的研究男女比例18∶1;试验组平均年龄(29.3±13.1)岁,对照组平均年龄(24.8±11.4)岁;膜性肾病16例,膜增生性肾炎3例;治疗12个月时试验组完全缓解率为11.1%,对照组未出现完全缓解病例;总有效率分别为88.9%和50.0%。向慧等[9]的研究男女比例15∶5;年龄16~55岁;膜性肾病12例,膜增生性肾炎6例,系膜增殖性肾炎2例;治疗6个月时试验组和对照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40.0%和50.0%,总有效率均为80.0%。以上3个研究均未使用安慰剂,有乙肝病毒活动的病例均已接受抗病毒治疗。以上研究均描述乙肝病毒复制情况,但汤力等[7]仅说明治疗后HBV-DNA未转阴,但未描述HBV-DNA的具体数值变化。具体资料见表1。

    2.3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

    纳入的3个随机对照试验均未描述产生随机分配序列的方法、隐藏随机分配序列的方法、对受试者或实验人员实施盲法,且在报道转氨酶升高、乙肝病毒复制及不良反应方面的信息不全,难以判断是否存在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因此均属于高偏倚风险。具体情况见表2。

    2.4 纳入研究的分析

    由于所纳入的3个研究在干预措施方面差异性较大,随访期不完全一致,具有明显临床异质性,且3个研究均存在较高的偏倚风险,因此不进行Meta分析,仅作描述性分析。

    2.4.1 主要评价指标的描述 汤力等[7]的研究显示,MMF联合激素组与激素组比较,治疗6个月后前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后者(88.9% vs 22.2%,P < 0.05),完全缓解率无明显差异(44.4% vs 11.1%,P > 0.05),研究中MMF组患者治疗前后AST、ALT均无明显差异,HBV-DNA未转阴。李明旭等[8]的研究显示,治疗1年后,MMF联合激素组的总有效率比硫唑嘌呤联合激素组要高(88.9% vs 50.0%, P < 0.05),MMF联合激素组完全缓解1例,硫唑嘌呤联合激素组无一例完全缓解,MMF联合激素组3例HBeAg阳性者治疗期间无一例HBeAg滴度进行性增高,无一例转氨酶升高。硫唑嘌呤联合激素组3例HBeAg阳性者治疗期间转氨酶增高,其中有2例6个月时HBeAg滴度增高,停用硫唑嘌呤并加保肝治疗,并退出治疗观察。向慧等[9]的研究显示,治疗6个月后MMF组与来氟米特组比较,完全缓解率(50.0% vs 40.0%)及总有效率(80.0% vs 8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MMF组及来氟米特组均有1例患者出现转氨酶升高,但在未改变治疗方案的情况下,予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未出现HBV-DNA升高的病例。

    2.4.2 不良事件的描述 纳入的3个研究均描述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汤力等[7]的研究中MMF组1例患者曾出现γ-GT升高但在未改变治疗方案情况下自行下降,1例患者出现明显腹泻,MMF减量后症状消失。李明旭等[8]报道MMF组中有2 例复发,其中1例治疗后期减量时复发,1例因故突然停药1周后复发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934KB,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