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入国家规划,让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2)
“其次,我认为,国家还要加大经费投入,设立中医药文化研究专项资金,研究中医药文化建设的自身规律,准确把握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实质和核心价值观。”司富春教授接着说,“因为加强中医传统文化研究和教育,是保持中医优势和特色、提高临床疗效的根本。我认为具体应该采取的措施有:第一,要加强中医药文化源流及内涵研究。中医药的文化源流与我国传统古代哲学文化密切相关,也是中医学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梳理中医药文化源流脉络,挖掘、整理、研究中医药文化内涵和原创思维,为搭建中医药理论构架提供资源和依据;第二,要继续加强开展中医药文献、文物、古迹资源普查工作,系统搜集和整理中医药文化的精髓,加大资金投入,在国际上加强我国的中医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第三,要加强系统研究中医药典籍、古今名医、各流派的学术思想及其文化素养,传承好中医药四大学术经典著作独特的学术思想,并不断创新和发展。”
司富春教授沿着他的话题接下来介绍说:“再次呢,我认为,国家还要加紧培养中医药文化专业人员,注重高层次领军人才培养,造就一批中医药文化名家大师。因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优秀的中医药文化专员,要培养中医药文化名家大师,‘以文化人’,是根本,用中医药文化‘铸魂化人’,培养真信、真懂、真用中医的临床人才,让中医药事业‘有人信、有人干 、有人管’。政府机构应当激发中医药文化人才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有利于中医药文化工作者潜心研究的政策和制度,对高水平中医药文化创新团队和个人给予大力支持;建立国家中医药文化工作者荣誉称号制度,表彰在中医药文化领域有突出贡献的单位与个人,加强高层次领军人才员的培养,为文化传承和优秀人才培养搭建重要平台。”
, 百拇医药
“最后一点,我建议,”司富春教授再次把小手指伸出来,由拳头并成手掌说,“国家要加强中医药文化的宣传,建立中医药文化宣教基地,开发中医药文化科普创意产品、富有特色的生态健康旅游产品,打造中医药文化产业链和中医药文化品牌。首先一步,可以汇集古代中医药文化精华,融合当代科学文化和中医药学术最新成果,通过创作包括图书、影视、电子读物、动漫等形式多样、科学实用、健康向上的中医药专题文化精品,广泛传播中医药文化知识,打造中医药文化产业链和中医药文化品牌。接下来,各地政府还要组建中医药文化传媒公司,使之成为弘扬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窗口,推动中医药文化建设。同时深入推进‘中医中药中国行——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之类的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活动,充分发挥中医药人力资源优势,开展‘中医文化大讲堂’,建立中医药文化科普长效机制。这样,不仅能够宣传中医药文化,扩大中医中药影响,普遍提升群众对祖国传统医学和传统文化内涵的认识, 而且能够促进全社会形成‘信中医药、爱中医药、用中医药’的浓厚文化氛围。”
谈到这里,司富春教授长舒了一口气继续说:“以上这些,就是我今年‘两会’最重要的建议。我们光认识到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还不行,还需要有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策略和措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下,作为具有五千多年璀璨历史的中医药文化,一定会有它‘大发展、大繁荣’的那一天!”
, 百拇医药
向阳花木易为春
在采访中,我们的话题还触及了司富春教授另一个与弘扬中医药文化、发展中医药事业密切相关的提案——“建议国家优先考虑中医学院更名大学,促进中医高等教育发展”。
提及这一话题,司富春教授首先说:“在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发展史上,中医药以其独特的诊疗方法、确切的疗效、低廉的费用以及用药的安全性等优势,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历来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并于2009年4月专门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在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层出不穷并出现高度综合、高度分化的趋势下,经济体制的巨大变革和社会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医学模式和疾病谱等的改变,出现了人才需求多样化,学生就业多元化,职业更换经常化的现象。如何适应科学技术和医学科学发展的趋势,满足社会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需求,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成为中医院校长远发展的关键问题。古语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论语·子路》中也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所以我认为,中医学院更名大学,更有利于促进中医药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推动文化建设的发展,有利于助推中医药更好更快地走向世界,有利于完善中医高等教育结构,促进中医教育发展。”
, 百拇医药
随后,司富春教授向记者谈了他提出这一建议的理由。他说:“首先,中医学院更名大学,是提升和保障全国人民健康水平的需要。前面我们聊到,中医药学是伟大的宝库,是中华民族自主创立和不断创新的生命科学,且‘简便廉验’的中医诊疗和康复保健技术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特别颁布了‘国发22号文件’,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医学院更名大学对促进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吸纳优秀学生,培养高水平中医药人才,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至关重要,是努力满足全国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的迫切需要。其次,更名是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和区域发展的需要。我们都知道,中医药是中国具有原创优势的重要科技资源,也是我国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之一。更名大学有利于促进中药产业发展,有利于推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第三,更名是弘扬民族文化的需要。既然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医药学的灵魂和根基,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更名大学,将有力促进中医药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推动文化建设的发展,为中华文化的复兴和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第四,更名还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需要。中国作为中医药文化的发源地,为中医药在世界的传播和全人类的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独具特色的中医药优势,得天独厚的中草药资源,疗效独特的专科技术,在国内外影响深远。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世界各国对中医药认识的深化,中医药对外交流和合作日趋活跃,所以说,更名大学有利于助推中医药更好更快地走向世界。最后一点,更名更是完善中医高等教育结构,促进中医教育发展的需要。从全国范围来看,建校较早的中医学院除‘河南中医学院’外,其他均已完成更名。更名后大学院校的发展空间更为广阔,有利于学科的交叉融合,能充分发挥大学学科综合,人才荟萃,教学与科研密切结合的优势,扩大了办学影响,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 百拇医药
针对以上理由,司富春建议:“首先,国家要加大对中医院校的投入力度,完善其软件和硬件建设,增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质量,为中医药的发展奠定基础。其次,鉴于中医院校的特殊性及中医药专业的特殊性,建议国家在大学更名上考虑有利于中医药教育发展的标准和条件,给予政策上倾斜,优先考虑符合条件的中医药院校,促使我们的国粹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在采访中,司富春教授一直激情澎湃,一连串地使用排比句,一条条逻辑清晰的论述,一个个的铿锵手势,再加上他声震屋宇、中气十足的语气,从言谈举止中,记者强烈地感受到了司富春教授对于我国国国粹——中医药的深厚感情。
专家简介
司富春,河南新郑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韩国浦项科技大学博士后,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和省优秀专家,中国老年学会抗衰老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基础理论分会副主任委员。现任河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副院长,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带头人,中医药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主任,全国政协委员。研究方向为中医药与分子生物学结合研究。主持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优秀回国留学人员基金重点项目等大的科研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11部。 先后获“河南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河南省文明教师”、“ 河南省留学青年回国创业之星”、“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百拇医药(刘志学)
司富春教授沿着他的话题接下来介绍说:“再次呢,我认为,国家还要加紧培养中医药文化专业人员,注重高层次领军人才培养,造就一批中医药文化名家大师。因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优秀的中医药文化专员,要培养中医药文化名家大师,‘以文化人’,是根本,用中医药文化‘铸魂化人’,培养真信、真懂、真用中医的临床人才,让中医药事业‘有人信、有人干 、有人管’。政府机构应当激发中医药文化人才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有利于中医药文化工作者潜心研究的政策和制度,对高水平中医药文化创新团队和个人给予大力支持;建立国家中医药文化工作者荣誉称号制度,表彰在中医药文化领域有突出贡献的单位与个人,加强高层次领军人才员的培养,为文化传承和优秀人才培养搭建重要平台。”
, 百拇医药
“最后一点,我建议,”司富春教授再次把小手指伸出来,由拳头并成手掌说,“国家要加强中医药文化的宣传,建立中医药文化宣教基地,开发中医药文化科普创意产品、富有特色的生态健康旅游产品,打造中医药文化产业链和中医药文化品牌。首先一步,可以汇集古代中医药文化精华,融合当代科学文化和中医药学术最新成果,通过创作包括图书、影视、电子读物、动漫等形式多样、科学实用、健康向上的中医药专题文化精品,广泛传播中医药文化知识,打造中医药文化产业链和中医药文化品牌。接下来,各地政府还要组建中医药文化传媒公司,使之成为弘扬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窗口,推动中医药文化建设。同时深入推进‘中医中药中国行——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之类的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活动,充分发挥中医药人力资源优势,开展‘中医文化大讲堂’,建立中医药文化科普长效机制。这样,不仅能够宣传中医药文化,扩大中医中药影响,普遍提升群众对祖国传统医学和传统文化内涵的认识, 而且能够促进全社会形成‘信中医药、爱中医药、用中医药’的浓厚文化氛围。”
谈到这里,司富春教授长舒了一口气继续说:“以上这些,就是我今年‘两会’最重要的建议。我们光认识到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还不行,还需要有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策略和措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下,作为具有五千多年璀璨历史的中医药文化,一定会有它‘大发展、大繁荣’的那一天!”
, 百拇医药
向阳花木易为春
在采访中,我们的话题还触及了司富春教授另一个与弘扬中医药文化、发展中医药事业密切相关的提案——“建议国家优先考虑中医学院更名大学,促进中医高等教育发展”。
提及这一话题,司富春教授首先说:“在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发展史上,中医药以其独特的诊疗方法、确切的疗效、低廉的费用以及用药的安全性等优势,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历来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并于2009年4月专门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在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层出不穷并出现高度综合、高度分化的趋势下,经济体制的巨大变革和社会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医学模式和疾病谱等的改变,出现了人才需求多样化,学生就业多元化,职业更换经常化的现象。如何适应科学技术和医学科学发展的趋势,满足社会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需求,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成为中医院校长远发展的关键问题。古语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论语·子路》中也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所以我认为,中医学院更名大学,更有利于促进中医药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推动文化建设的发展,有利于助推中医药更好更快地走向世界,有利于完善中医高等教育结构,促进中医教育发展。”
, 百拇医药
随后,司富春教授向记者谈了他提出这一建议的理由。他说:“首先,中医学院更名大学,是提升和保障全国人民健康水平的需要。前面我们聊到,中医药学是伟大的宝库,是中华民族自主创立和不断创新的生命科学,且‘简便廉验’的中医诊疗和康复保健技术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特别颁布了‘国发22号文件’,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医学院更名大学对促进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吸纳优秀学生,培养高水平中医药人才,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至关重要,是努力满足全国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的迫切需要。其次,更名是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和区域发展的需要。我们都知道,中医药是中国具有原创优势的重要科技资源,也是我国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之一。更名大学有利于促进中药产业发展,有利于推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第三,更名是弘扬民族文化的需要。既然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医药学的灵魂和根基,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更名大学,将有力促进中医药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推动文化建设的发展,为中华文化的复兴和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第四,更名还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需要。中国作为中医药文化的发源地,为中医药在世界的传播和全人类的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独具特色的中医药优势,得天独厚的中草药资源,疗效独特的专科技术,在国内外影响深远。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世界各国对中医药认识的深化,中医药对外交流和合作日趋活跃,所以说,更名大学有利于助推中医药更好更快地走向世界。最后一点,更名更是完善中医高等教育结构,促进中医教育发展的需要。从全国范围来看,建校较早的中医学院除‘河南中医学院’外,其他均已完成更名。更名后大学院校的发展空间更为广阔,有利于学科的交叉融合,能充分发挥大学学科综合,人才荟萃,教学与科研密切结合的优势,扩大了办学影响,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 百拇医药
针对以上理由,司富春建议:“首先,国家要加大对中医院校的投入力度,完善其软件和硬件建设,增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质量,为中医药的发展奠定基础。其次,鉴于中医院校的特殊性及中医药专业的特殊性,建议国家在大学更名上考虑有利于中医药教育发展的标准和条件,给予政策上倾斜,优先考虑符合条件的中医药院校,促使我们的国粹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在采访中,司富春教授一直激情澎湃,一连串地使用排比句,一条条逻辑清晰的论述,一个个的铿锵手势,再加上他声震屋宇、中气十足的语气,从言谈举止中,记者强烈地感受到了司富春教授对于我国国国粹——中医药的深厚感情。
专家简介
司富春,河南新郑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韩国浦项科技大学博士后,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和省优秀专家,中国老年学会抗衰老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基础理论分会副主任委员。现任河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副院长,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带头人,中医药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主任,全国政协委员。研究方向为中医药与分子生物学结合研究。主持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优秀回国留学人员基金重点项目等大的科研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11部。 先后获“河南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河南省文明教师”、“ 河南省留学青年回国创业之星”、“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百拇医药(刘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