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2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2200410
血清对氧磷酯酶1活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关系(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4月5日 郭建政 谭子新 尚可 刘冬青 姜海 杨慧 孙亚威
第1页

    参见附件。

     1.1.2 2型DM合并高血压组 选取同时期、医院收集的2型DM合并高血压患者118例,根据高血压程度分为3组:轻度高血压组(Type 2 DM+EH1组)44例,男20例,女24例;中度高血压组(Type 2 DM+EH2组)40例,男19例,女21例;重度高血压组(Type 2 DM+EH3组)34例,男16例,女18例。高血压分组条件:轻度高血压组收缩压为140~159 mm Hg,舒张压为90~99 mm Hg;中度高血压组收缩压为160~179 mm Hg,舒张压为100~109 mm Hg;重度高血压组收缩压≥180 mm Hg,舒张压≥110 mm Hg(1 mm Hg=0.133 kPa)。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于不同分组时,以较高的组别作为标准。以上患者均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排除继发性DM、CAD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正常。

    1.1.3 正常对照组 选择同时期、医院收集的体检健康者49例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其中,男22例,女27例,平均年龄(51.36±8.05)岁。

    1.2 研究方法

    各组患者测血压、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用酶法测定,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按Friedewald公式计算;空腹血糖(FBG)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PON1活性测定采用空腹取血,离心分离血清,以对氧磷为底物(paraoxonase)进行测定。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进一步两两比较时采用最小显著差值法(LSD法),方差不齐时采用Tamhane法;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临床参数的比较

    五组个体年龄、性别分布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Type 2 DM+EH2组及Type 2 DM+EH3组BMI高于NC组(P < 0.01)。见表1。2型DM组及2型DM合并高血压各组的TG、TC、LDL-C均显著高于NC组(均P < 0.01),HDL-C低于NC组(均P < 0.01)。2型DM合并高血压各组SBP、DBP高于2型DM组(均P < 0.01);Type 2 DM+EH2组及Type 2 DM+EH3组TG、LDL-C高于2型DM组(P < 0.05或P < 0.01),HDL-C低于2型DM组(P < 0.05或P<0.01);Type 2 DM+EH3组TC高于2型DM组(P < 0.01)。见表2。

    2.2 各组血清PON1的活性比较

    2型DM组血清PON1活性低于NC组(P < 0.01),2型DM合并高血压各组血清PON1活性低于2型DM组(P < 0.05或P < 0.01),在2型DM合并高血压各组中随血压升高血清PON1活性降低。见表2。

    2.3 PON1与临床指标相关分析

    对所有受检者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ON1与FBG呈负相关(r = -0.17,P<0.05),与BMI、SBP、DBP、TG、TC、LDL-C呈负相关(r = -0.19、-0.56、-0.53、-0.37、-0.41、-0.37,P < 0.01);与HDL-C呈正相关(r = 0.38,P < 0.01)。

    3 讨论

    PON1是一类钙离子依赖的与HDL-C相关性芳香酯酶,在LDL-C氧化修饰和HDL-C的抗氧化修饰中起重要作用[1]。研究已证实,2型糖尿病时PON1活性降低,与高血糖状态下糖基化影响,以及脂代谢紊乱有关。本研究显示,在2型DM组PON1活性下降,且2型DM合并高血压患者较无高血压患者血清中PON1活性下降更明显;血压越高,PON1活性越低。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高血压与粥样动脉硬化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PON1活性下降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导致动脉血管壁顺应性下降,可能为高血压的成因之一。PON1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血管造影已证实随着冠心病发展PON1活性降低[2]。LDL-C氧化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早期阶段,PON1与HDL-C紧密结合,通过水解脂质过氧化物,防止LDL-C被氧化,同时,PON1还能破坏轻度氧化的LDL-C,从而保护动脉壁细胞免受炎症反应的损伤。体外、体内实验均证实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可损害内皮依赖的舒张功能,在减少内皮释放NO的同时,还诱导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3]。PON1活性下降时ox-LDL的增多可通过增加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从而启动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机制[4],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本研究显示,PON1活性与血清TG、TC、LDL-C呈负相关,与血清HDL-C呈正相关,表明PON1活性与血脂紊乱密切相关,血脂紊乱又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因此,有研究认为,PON1活性降低可能是一个预示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抗氧化的参数[5],并且PON1可能会成为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最好的监测靶标分子[6]。PON1活性下降导致其清除2型DM患者体内过多ox-LDL的能力下降,ox-LDL不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而且能有效激活蛋白激酶C(PKC)家族,引起PKC信号传导途径增强,PKC信号传导途径的增强能刺激内皮素1(ET-1)的产生。ET-1 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内源性缩血管物质,具有收缩血管,促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与高血压的发生直接相关。有研究表明,PON1活性与收缩期血压和舒张期血压呈负相关,而ox-LDL与舒张期血压呈正相关[7-8]。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PON1降低,且血压越高,PON1活性降低越显著。因此,改善血清PON1活性可能对抗动脉粥样硬化、抗高血压具有一定的意义,能否通过提高PON1活性来改善脂代谢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Garin MC,Kalix B,Morabia A,et al. Small, dense lipoprotein particles and reduced paraoxonase-1 in patients with the metabolic syndrome [J]. 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5,90(4):2264 -2269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35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