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2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2200393
QRS时限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4月5日 杨兰英 王兰芳
第1页

    参见附件。

     表2 两组LVEF值及1年内终点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CHF患者心脏处于长期超负荷状态下,心肌细胞病理性肥大、收缩力降低、细胞外基质过度纤维化或降解增加, 加剧心肌重构,心脏电传导延迟,心脏机械活动的不同步,影响心脏血流动力学。心脏电传导延迟,心电图表现为QRS波时限的延长,包括右束、左束支传导阻滞、非左束支或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和左后分支传导阻滞。其中左心室功能受到的影响最大,主要受左束支传导阻滞影响。表现为室间隔出现先激动、收缩,同时侧壁心肌伸长及收缩的延迟,同步收缩期室间隔心肌的伸长。左心室的延长导致右心室压力增加。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心脏的射血功能下降和收缩功能的降低,严重者直接导致二尖瓣反流。

    CHF是所有器质性心脏病发展到最后的终末阶段,此阶段心肌收缩功能的下降,心室泵血功能的低下。近年CHF的诊治技术发展迅速[4-5],过去对患者病情及危险评估主要是从患者病情、年龄、发病时间、原发病情况进行,同时过去的溶栓治疗具有不彻底性,且易并发出血等不良反应。美国2004年ACC/AHA 的治疗指南建议:在接诊STEMI患者时,必须经过病情评估,再决定再灌注的手段为选择溶栓还是介入。近年QRS时限延长已成为心脏猝死的预测因素,目前被广泛应用于CHF患者预后的诊断,通过对患者入院时心电图的检查,来判断患者的预后及选择最适合患者的再灌注治疗方法[6]。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CHF的一种有效地替代治疗方法,可以逆转部分心脏运动不同步患者左室重构,减轻患者症状,提高患者活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和降低心衰的住院率。QRS 时限延长一直被认为是心室运动不同步的标志,也成为筛选CHF患者接受CRT治疗的主要指标[7]。目前关于QRS时限的划分有不同的标准,以QRS时限150 ms为入选标准[8],或QRS时限为130 ms[9],而最近的临床研究[10-11]则将QRS时限入选标准降至120 ms。本研究也按照QRS时限120 ms作为区分标准,探讨QRS对CFH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研究表明CHF患者随着病情的恶化,心肌收缩功能下降,心脏的整体收缩活动出现不同步,心电图检查表现出异常的电活动,出现QRS时限延长,易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和心脏猝死[12]。CHF患者QRS时限增加则心功能减低,提示非同步性心脏收缩对CHF者的心功能具有重要影响[13]。本文研究结果表明,QRS ≥120 ms 组的LVEF值显著低于QRS< 120 ms 组,而发生急性心力衰竭以及死亡的比率显著高于QRS< 120 ms 组,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相似[14]。因此在临床上对于有CHF的患者,需密切观察其QRS波的变化,以预防恶性心律失常和心脏猝死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中华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 35(12):1073,1081.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2007中国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1-29.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0,38(3):195-207.

    [4] 卢永昕. 2008年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新动向[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9,25(4):241-243.

    [5] 廖玉华. 2008年心力衰竭临床研究的新动向[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9,25(1):1-2.

    [6] Sejersten M,Bimbaum Y,Ripa RS,et al. Influences of electrocardiographic ischemia grades and symptom duration on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 farction treated with thrombolysis versus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Results from the DANAM 1-2 trial)[J]. Heart,2006,92(11):1577-1582.

    [7] Vardas PE,Auricchio A,Blanc JJ,et al. Guidelines for cardiac pacing and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The Task Force for Cardiac Pacing and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Develop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European Heart Rhythm Association [J]. Europace,2007,9:959-998.

    [8] Linde C,Leclercq C,Rex S,et al. Long term benefits of biventricular pacing in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results from the MU ltisite ST imulation in cardiomyopathy(M USTIC)study [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687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