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2年第18期 > 正文
编号:12230825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心血管病变的发生机制与治疗措施
http://www.100md.com 2012年6月25日 崔轶霞
第1页

    参见附件。

    崔轶霞 陕西省延安大学附属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心血管病变的发生机制与治疗措施。方法选择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观察组)60例和单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对照组)60例,均采用甲氨喋呤结合来氟米特治疗。两组治疗前后都检测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经过观察,观察组治疗前的ESR、CRP、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压积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R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有明显改善,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多伴随有心血管疾病,其发病可能与炎症因子、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有直接关系,药物联合治疗后可促进患者的转归。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心血管病变 炎症因子 血脂

    【分类号】R593.22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累及全身多关节、导致关节功能障碍的炎症性自身免疫疾病,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平均寿命明显缩短,比普通人群病死率增高近70%[1]。近年来,随着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应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2]。而心血管疾病
------
     [摘要]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心血管病变的发生机制与治疗措施。 方法 选择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观察组)60例和单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对照组)60例,均采用甲氨喋呤结合来氟米特治疗。两组治疗前后都检测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 结果 经过观察,观察组治疗前的ESR、CRP、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压积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R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治疗后有明显改善,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多伴随有心血管疾病,其发病可能与炎症因子、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有直接关系,药物联合治疗后可促进患者的转归。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心血管病变;炎症因子;血脂

    [中图分类号] R59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6(c)-0063-0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109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