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2年第22期 > 正文
编号:12274411
依帕司他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8月5日 黎艳东
第1页

    参见附件。

     1.2 诊断标准和入选标准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参照美国糖尿病协会(ADA)诊断标准[3]。并需满足:①四肢自主性疼痛、麻木、发凉、感觉障碍;②足背动脉减弱,伴或不伴肌肉萎缩,膝腱反射减弱、消失;③神经电生理检查示:四肢神经传导速度呈延迟、潜伏期延长;④排除其他原因引发的周围神经病变;⑤排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⑥经患者本人或家属同意。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常规检测血糖和HbA1c水平,以口服药或短效胰岛素对患者血糖进行调节,使其稳定在7.0~10.0 mmol/L之间,HbA1c<8.0%。

    对照组给予弥可保治疗,初始剂量0.5 mg/次,1次/d,肌内注射(日本卫材株式会社产品),4周后改口服弥可保片[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0.5 mg/次,3次/d,服用8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给予依帕司他片(杨子江药业集团南京海陵药业有限公司)50 mg/次,3次/d,疗程为12周。

    1.4 观察指标和疗效判定标准

    常规监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传导速度、总症状积分(TSS)、下肢神经损害(NIS-LL)评分和神经症状改变(NSC)评分进行测定[2]。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包括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的变化。

    疗效判定标准[4]:①显效:自觉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腱反射基本恢复正常,MCV和SCV较治疗前加快>5 ms或恢复正常;②有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腱反射未完全恢复正常,MCV和SCV较治疗前加快3~5 ms;③无效:自觉症状无减轻或加重,腱反射无改善,MCV和SCV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分析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好于对照组(P < 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TSS、NSC和NIS-LL评分变化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变化显著好于对照组(P < 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效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见表3。

    2.4 不良反应情况

    观察组共出现3例胃肠道症状,经对症治疗后均缓解,未影响治疗。

    3 讨论

    DPN病变涉及面较广,可累及包括周围神经和植物神经等有髓鞘纤维和无髓鞘纤维,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患者血糖水平有关,由于持续性血糖过高,导致无法正常供给氧气给神经末梢组织,加之由于高血糖激活了多元醇通路,神经细胞内山梨醇含量都是引起末梢神经损伤的原因。总之,高血糖可能是末梢神经组织损伤、脱髓鞘变性的主要病因,因此临床治疗过程中平稳控制血糖水平仍是最关键的措施。

    目前针对于DPN的治疗,主要是中医和西医两种,中医理疗和药物足浴等虽然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起效较慢,大多数患者倾向于西医治疗。后者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类:①纠正代谢紊乱类,如依帕司他;②改善微循环类,如银杏叶和血栓通;③改善神经营养类,如维生素B族类药物。其中弥可保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药物,主要参与甲基的体内转移,并促进神经细胞的核酸、蛋白质和脂质等物质的代谢,参与神经组织轴突结构蛋白的合成以及受伤神经纤维的修复。国内研究表明,其治疗周围神经病变的总有效率可达68.6%[5-6]。依帕司他是一种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可有效抑制醛糖还原酶的活性,减少山梨醇的含量,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减轻患者症状,此外其还可以增加有髓神经纤维密度、神经髓鞘厚度、轴突面积、轴突圆柱率,改善神经供血,从而有效改善神经传导速度[7-9]。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2.3%,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所改善(P < 0.05),但观察组改善幅度显著好于对照组(P < 0.05),且观察组在TSS、NSC和NIS-LL评分方面显著好于对照组(P < 0.05),提示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显著降低山梨醇的含量,增加神经血液供应,改善神经传导速度。

    [参考文献]

    [1] Davies M,Brophy S,Williams R,et al. The prevalence severity,and impact of painful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in type 2 diabetes [J]. Diabetes Care,2006,29:1518-1522.

    [2] 刘硒碲,夏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进展[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27(2):317-319.

    [3] 李庆,叶真,倪海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评估和诊断进展[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4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