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2年第23期 > 正文
编号:12273714
上肢不同部位丙泊酚静脉注射疼痛的比较性研究(3)
http://www.100md.com 2012年8月15日 张燕 秦元玲 张迎宪
第1页

    参见附件。

     3.1 丙泊酚注射疼痛的部位与性质比较

    ①局部穿刺部位疼痛包括:HI组与RI组局部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EI组,VAS评分HI组(943±57)分、RI组(491±66)分,多为胀痛、锐痛、钝痛、刺痛及一过性疼痛,甚至剧烈疼痛。而EI组局部疼痛明显减轻,但放射痛依然存在,疼痛为放射状,一般为持续性向四周放射痛、近端或远端放射痛、肱骨端疼痛、肩周部疼痛、腋窝部疼痛、锁骨上或锁骨下疼痛;疼痛性质呈现出一定特点,如三组多为复合痛,即除局部外多为血管走向性放射痛。三组疼痛持续时间随着麻醉药物作用起效而逐渐减轻,为15~20 s。疼痛时点多在穿刺时即刻、注射开始、注射中及诊疗后,个别可能持续数日(未随访)。②血管选取:手背皮下组织浅薄致密、静脉血管纤细迂曲、注药阻力增大,因此患者胀痛的发生率高而疼痛程度加重;桡静脉位于手腕关节处,血管滚动而不固定给穿刺置管带来困难,况且穿刺时疼痛明显,远端放射痛发生率明显高于EI组;肘正中静脉相对较粗而固定,穿刺成功率高,局部疼痛的发生率也最低[7]。

    3.2 不良反应

    注射后不同程度血压降低、心率减慢,多为丙泊酚抑制循环使然,可静注麻黄碱15~30 mg、阿托品0.25~0.50 mg,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而呼吸减缓、加深是芬太尼抑制呼吸系统作用结果,两种药物则具有协同作用[8],此时加大氧流量3.5 L/min,同时头部后仰,托起下颌,保持呼吸道通畅;出现体动、呛咳、屏气及膈肌痉挛时AAI值为(41.0±2.5),主因麻醉变浅或患者个体差异对丙泊酚的耐受性不同而已,可追加丙泊酚15~25 mg加深麻醉;临床发现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9],偶有颈胸及面颊部出现一过性片状皮疹,无需处理,很快自行消失;老人与小儿患者均实施慢速诱导,丙泊酚推注速率为5~8 mg/s,尽量避免局部疼痛及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10]。

    3.3 清醒恢复

    三组患者清醒恢复时间最迟为(8.0±2.4)min,可能与镜下治疗(胃息肉切除、食管静脉曲张套扎、胃底静脉曲张硬化、食管癌晚期局部粒子植入等)诊疗过程较长,与麻醉药物总量密切相关,虽然部分患者AAI值恢复至(60.5±3.4)时唤之能醒,可回答简单问题或出现点滴模糊记忆,但多数仍表现为欣快、兴奋、多语、头晕及行走时步态不稳等,因此必须告知每位患者6~8 h内避免做操作性工作,如驾驶、骑乘等。

    3.4 疼痛预防

    目前临床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方法与药物繁多,其中包括使用氟比洛芬酯、瑞芬太尼、氯普鲁卡因、硫酸镁、托烷司琼、高乌甲素、麻黄碱,以及β受体阻断剂艾司洛尔等[11-16],均能减轻其疼痛。笔者认为利多卡因较其他方法更为直接而有效[17-19],临床配伍比例为1∶5,即1 mL利多卡因(20 mg)与5 mL丙泊酚(50 mg)混合推注,操作简便、物美价廉、效果明显,何况丙泊酚本身与芬太尼伍用就可减轻注射痛[20],研究还发现并证实注药速率与疼痛有直接的关系[10]。

    综上所述,上肢不同部位丙泊酚静脉注射痛比较,肘正中静脉、桡静脉与手背静脉疼痛程度依次递增。因此,操作中应选取适宜的注射部位,权衡推药速率、血流动力学变化与注射疼痛三者之间关系,实施行之有效的心理及护理干预,伍用酰胺类局麻药利多卡因等,这样才能显现出舒适平稳的麻醉与诊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迎宪.胡椒口服液复合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醉在无痛胃镜诊疗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7):1114-1115,1183.

    [2] 张利勇,王威,王保国.丙泊酚不良反应的多中心和大样本调查[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6,27(2):255-257.

    [3] 沈雅定.丙泊酚注射痛及其预防[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7):959-960.

    [4] 赵墨,刘金锋,方先海.利多卡因静脉注射预防胃肠镜检查中丙泊酚注射痛[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9,15(3):190.

    [5] 佘守章,岳云.临床监测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74-291.

    [6] 汪岩.浅谈对疼痛病人的心理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1996,12(4):183.

    [7] 赵文成.肘静脉与手背静脉注射丙泊酚引起注射部位疼痛的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3):73-75.

    [8] 陈伯銮.临床麻醉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97-298.

    [9] 徐建国.手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6,27(7):556-558.

    [10] 杨跃武,忻纪华,周密,等.老年患者匀速注射丙泊酚的量效关系及其对痛阈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24(7):589-591.

    [11] 陈坚伟,林冠文,邵华,等.氟比洛芬酯预处理用于减轻丙泊酚注射痛的效果观察[J].广东医学,2011,32(12):1616-1618.

    [12] 王宏伟,钟泰迪,俞欣.硫酸镁对丙泊酚静脉注射痛的预防作用[J].浙江预防医学,2007,19(8):95-96.

    [13] 刘枫,葛衡江,周蓉.托烷司琼对丙泊酚静脉注射痛的预防作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2):192-193.

    [14] 贾东林,杨宣.麻黄碱预注对异丙酚注射痛及循环抑制的影响[J].中国医刊,2005,40(8):26-27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239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