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2年第24期 > 正文
编号:12273345
四磨汤对过敏性哮喘豚鼠肺动态顺应性和气道阻力影响的实验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8月25日 蔡木禹 林朝仙 饶理强 等
第1页

    参见附件。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是呼吸科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它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Th2)等炎症细胞、气道上皮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过敏反应炎症性疾病。该病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过敏反应学说和气道炎症学说是其最重要的因素。其发病率高,病情反复,患者往往得长期用药以控制其发作。一直以来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以及抗胆碱药和茶碱类药等成为治疗支气管哮喘最常用的药物,而且取得较好疗效,但由于患者长期用药,导致诸多难以忍受的不良反应,特别是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更是影响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1]。

    传统中医药在防治哮喘疾病方面已有较悠久的历史,也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四磨汤来自《济生方》,由人参、槟榔、沉香和乌药组成,具行气降逆、宽胸散结、疏肝解郁之功效。临床主治七情所伤,肝气郁结,症见胸膈烦闷,上气喘急,心下痞满,不思饮食。方中乌药行气疏肝以解郁,为君药;沉香顺气降逆以平喘,槟榔下气化滞以除满,为臣药;然破气之品易损耗人之正气,故佐人参益气扶正,使郁结之气散而正气不伤,诸症平而无遗患。有学者[2]以四磨汤治疗哮喘病收到满意疗效,但其复方的药理作用未见有相关报道。本实验以哮喘豚鼠为模型,观察四磨汤煎剂对哮喘豚鼠Pdc和Raw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主要仪器 美国P3 Plus多道生理记录仪;日本光电PS-77型呼吸速度描记器,日本光电SS40L差压压力换能器,RU-140T空气阻力管。

    1.1.2 试药 栽培人参(红参)、槟榔、沉香、乌药等均购自汕头市潮南民生医院中药房,经林朝仙主任药师鉴定为真品;氨茶碱注射液(广州白云山明兴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01201);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福州海王福药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00923);沙丁胺醇气雾剂(葛兰素史克制药有限公司,批号:KR0269);2%卵清蛋白抗原液(以新鲜鸡蛋清,临用前再用生理盐水溶液配成所需浓度);注射用戊巴比妥钠(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批号:1012272)。

    1.1.3 实验动物 健康豚鼠60只,体重200~300 g,雌雄不限(由汕头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SYXK(粤)2007-0079)。

    1.2 方法

    1.2.1 试药制备 四磨汤水提物按《济生方》取全方加5倍量纯化水浸泡30 min,煮沸后30 min,过滤,药渣再加倍量水,然后再煮沸30 min,过滤弃渣,合并两次滤液,60℃水浴浓缩至相当于生药2.0 g/mL,4℃保存,备用。

    1.2.2 动物造模和分组 豚鼠先适应性喂养2 d,模型组和给药组参照文献[3]制作动物哮喘模型,正常组未作任何处理。2周后向玻璃罩内雾化喷入2%卵清蛋白(OVA)抗原液,再将致敏豚鼠放入玻璃罩内吸入5 min雾化液,然后观察豚鼠是否有哮喘症状。如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点头呼吸或腹式呼吸、行走不稳等,表明造模成功。致敏豚鼠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分别是模型组10只,氨茶碱组10只,四磨汤高中低剂量组(5、10、20 mL/kg)各10只,正常组10只未致敏。

    1.2.3 给药 试验组3个剂量组均于抗原激发前1 h灌胃给药,氨茶碱组于抗原激发前0.5 h给予氨茶碱注射液5 mg/kg和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0.15 mg/kg,同时予以沙丁胺醇气雾剂喷入1喷(200 μg/喷);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予相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

    1.2.4 肺动态顺应性(Pdc)和气道阻力(Raw)的测量和计算 测量和计算方法参照颜晓燕等[4]的操作,用1%戊巴比妥钠40 mg/kg进行豚鼠腹腔注射麻醉,从颈部行气管插管,再用食管囊导管插入豚鼠食管的中下1/3处以获得最大负压。从一侧颈静脉插管以备从静脉给予0.1 mL OVA抗原液激发哮喘。操作完成后,待动物恢复清醒即可测量。记录呼吸气体流量V,由V信号积分求气体容积曲线(潮气量Vt曲线);记录食管压力变化作为胸内压的变化(Ptp)。Pdc和Raw的计算公式为:Pdc=Vt/Ptp×100%,Raw=ΔPR/ΔV×100%,ΔPR和ΔV为吸气和呼气潮气量相等的两点之间相应的胸内压变化和气体流量变化。

    抗原激发前预先记录正常值作为基数值,激发后记录0、3、6、9、12、15 min时各时间点指标的变化。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致敏豚鼠抗原激发后Pdc的变化

    模型组抗原激发后,Pdc均有不同程度显著下降,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呈恢复升高趋势,各时间点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至15 min后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整个激发过程平均降低了(26.57±10.45)%;四磨汤中、低剂量组同样均在抗原激发后Pdc值有不同程度降低,但降幅没有模型组明显,而且也呈逐步恢复趋势;高剂量组变化不大,整个过程均处于稳定状态,表明其能抑制抗原激发后Pdc值的降低,高剂量组各时间点的Pdc值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整个激发过程高剂量组Pdc值平均比模型组提高了(74.31±11.36)%,高剂量组与氨茶碱组和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350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