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2年第28期 > 正文
编号:12333577
渭南高职学生毒品认知和药物滥用调查及预防对策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5日 王晓莉 吴亚飞 赵莉敏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了解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新生对药物滥用和毒品的认知状况,为在高职学生中开展毒品预防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渭南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700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新生对大多数毒品知识的知晓率为50%左右,认知程度不高,对毒品危害的认识不够全面,对临床成瘾性药物使用不当会成为毒品这一方面的认知欠佳,药物滥用率低。 结论 在高职学生中进行毒品预防教育应在整体知识普及的基础上有一定的侧重。

    [关键词] 学生;药物滥用;毒品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10(a)-0130-02

    毒品和药物滥用已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根据国家禁毒委统计,2005年全国共有吸毒人员78.5万名,其中,35岁以下青少年占60%[1],20岁以下的吸毒者占9.0%[2]。研究资料表明,初始吸毒和药物滥用者的年龄还有降低的趋势,初次吸毒年龄已降至9岁甚至更低[3]。导致青少年沾染毒品和药物滥用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其所处的环境因素影响,另一方面与青少年自身有关。青少年身心发育较快,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尚未成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因此,更容易走上吸毒之路。另外对毒品和药物滥用的认知程度和态度对其行为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解青少年对毒品及药物滥用的认知情况,为毒品预防的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笔者于2011年10月对我校大学一年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渭南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不同专业新生700名,其中,男137名,占19.6%,女563名,占80.4%;年龄最小17岁,最大22岁,平均(19.43±1.04)岁。

    1.2 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参考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毒品与药物滥用认知、态度情况调查表中的内容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毒品相关知识及态度、毒品的滥用情况(过去经常、偶尔使用毒品、近30 d内经常、偶尔使用毒品)。

    1.3 调查方法

    由统一培训的调查人员现场调查,学生不记名作答,现场不给任何暗示,回答完毕后当场回收问卷。发放问卷700份,全部回收,有效问卷678份,问卷有效率为96.9%。

    2 结果

    2.1 毒品知识的知晓率

    本次接受调查学生的毒品知识知晓率不高,仅有55.5%的学生认为一旦染上毒瘾就很难戒除;47.9%的学生认为滥用镇静药可导致中毒;对于吗啡、杜冷丁、安定滥用即为毒品的正确认知分别只有49.6%、40.9%、37.6%。具体结果见表1。

    2.2 药物滥用情况

    本次调查中有4(0.6%)名学生承认曾经使用过摇头丸,2(0.3%)名使用过海洛因,2(0.3%)名使用过可卡因;服用摇头丸、可卡因、海洛因的原因是好奇。使用临床具有成瘾性药物的人数普遍高于使用毒品人数,服用这些药物的原因主要是治病所需,但也有极少部分的学生表示是因为好奇或解除烦恼。1(0.2%)名学生表示喜欢服用镇静催眠药,22(3.2%)名表示服用临床成瘾性药物后给身体带来了不良影响。见表2。

    3 讨论

    3.1 青少年尝试毒品的原因

    我国青少年初次尝试毒品的原因有4个方面:①认知因素,如缺乏对非法药物危害的认知及对该类药物的好奇;②心理因素,如学习竞争激烈引起过大的心理压力、社会应对与心理调适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不足;③环境因素,如家庭存在吸毒成员、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及一些影视媒体的影响等;④技能的缺乏,如朋友诱惑或逼迫时,缺乏拒绝的技能。

    3.2 毒品认知情况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毒品的种类认知度偏低,多数知识的知晓率在40%~60%,与相关研究报道有一定偏差[4]。只有17.7%的学生认为一旦吸毒成瘾就不可救药,40.9%的学生知道镇静催眠药具有成瘾性,仅40.9%、37.6%的学生认为杜冷丁、安定一旦滥用即成为毒品,43.8%的学生知道吸毒可感染肝炎病毒,36.8%的学生知道吸毒可感染艾滋病,低于相关研究报道结果[5]。提示我校学生对毒品相关知识的认知度不高,尤其对吸毒引起传染病的知识及戒除毒瘾的难度认识上明显不足。因此,在预防毒品危害的宣传中应加强这些知识的宣传力度。本研究显示,仅17.8%的学生认为烟草和酒精是毒品,而烟、酒在国际上已被列入滥用物质之内,有专家将其称为软性毒品,青少年吸烟、饮酒往往是滥用其他精神活性物质和违禁毒品的第一步。因此,毒品预防应与吸烟、酗酒危害的宣传相结合。

    3.3 非法药物滥用情况及原因

    本次调查发现,我校4(0.6%)名学生曾使用过摇头丸,2(0.3%)名使用过海洛因,2(0.3%)名使用过可卡因,与王袢等[6]1.51%的尝试率调查结果相比,我校学生毒品尝试率低。分析原因一方面是我院学生之前大多生活于农村,接触该类物质机会较少,另外本次调查的对象主要为刚入校的新生,大学生活对他们目前还未造成影响,故毒品尝试率低于其他类似的调查。本调查显示,学生服用摇头丸、可卡因、海洛因的原因是好奇,初始吸毒年龄段为16~19岁,说明青少年阶段更容易被毒品诱惑。而大学时期学校相对宽松的管理、学生独立意识强而辨别是非能力弱等众多因素使此阶段的人群易成为被毒品诱惑的高危人群。因此,加强对这部分群体的毒品预防工作势在必行。

    3.4 对策

    3.4.1 增强青少年自身的认知能力 对于毒品,青少年应了解其基本的知识,如性质、特征等;明白毒品的社会危害性,提高自身的防毒性。

    3.4.2 注重家庭教育的作用 作为青少年第一任老师的父母,首先应自己远离毒品,以身作则,给孩子一个好榜样;其次,尽可能的教给青少年一些毒品知识,使他们更早的对毒品有一些了解,打下预防的基础;再次,父母双方应和睦相处,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最后,应严格、科学地管理青少年的学习与生活,避免其接触社会不良分子,不让其进入迪厅、舞厅、酒吧等成年人活动场所。

    3.4.3 充分发挥学校教育阵地的作用 学校应把防毒、禁毒教育作为对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开设禁毒教育选修课、在院内举办禁毒教育内容的专题讲座、每年“6.26”世界禁毒日举办禁毒图片展览、各二级学院和院团委组织有关毒品知识的竞赛活动等方式,系统介绍毒品的危害、禁毒政策与法律和法规、拒绝毒品的方法和技能及识别毒品的方法,以增强学生自我防备毒品侵害的保护意识及“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意识,促使学生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对处于流行区域内的青少年更应该普及毒品的有关知识,如毒品的识别、种类、吸毒的危害等。让青少年清楚了解毒品犯罪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的危害,达到让其不错用、误用、试用毒品,主动避开毒品,以减少吸毒现象发生。

    3.4.4 净化社会风气 尽可能地减少由于不良社会风气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情趣;帮助教育青少年提高心理素质,尤其是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增强抵御外界诱惑的免疫力[7]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3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