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2年第30期
编号:12332661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影响因素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2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第30期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抗精神病药物的广泛使用,精神分裂症临床缓解率有明显地提高[13]。近年来,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又称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问世,极大地缓解了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使得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良好,减少了病情复发的机会,多数患者预后非常理想。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应当是一种全病程治疗,分为急性期、巩固期和维持期。该病一经确诊应立即开始药物治疗,根据症状群的表现,可选择非典型药物如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齐拉西酮、阿立哌唑,或典型药物如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或舒必利,也可选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抗精神病药物的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常表现为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和传导阻滞。目前研究对于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QTc延长比较关注。QTc间期延长常会诱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其极易复发或转为心室纤颤,猝死的风险很高,这也是导致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QTc间期延长比较受关注的原因。在长期临床治疗中,氯丙嗪、硫利达嗪及氟哌啶醇等都有可能引起严重心律失常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81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