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地区食管癌患者癌组织中HPV16/18感染及p53基因多态性的检(2)
第1页 |
参见附件。
3 讨论
全世界每年食管癌发病人数大于30万,其中一半在中国。其中环境因素、亚硝胺及营养因素为食管癌的主要病因因素,但其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仍未明了,因此展开了大量针对食管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其目的就是为了找出食管癌确切病因及发病机理,这为食管癌疾病临床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近年研究发现HPV感染可能在食管上皮癌变中也起一定作用,并认为HPV感染下,可刺激或逐步引导并最终破坏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平衡,致使细胞信号传导和细胞周期紊乱,使突变细胞出现异常增殖。目前p53基因已成为研究比较透彻的一种抑癌基因,一致认为其与细胞周期调控、DNA修复、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有关。该基因的缺损或突变常常被证实与肿瘤的发生有关,自1998年首次报道p53第72密码子基因多态性与肿瘤的关系,有关p53多态性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学者的兴趣[3]。HPV是小分子DNA病毒,目前已有一百余种分型,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两种,其中高危型主要是有恶变倾向,以HPV16/18为首,可导致p53丧失抑癌作用[4]。因此,发现早期诊断的特异性分子指标和手段已成为食管癌研究中的重要方向。
本研究显示食管癌组织、良性肿瘤和正常组织中HPV16/18的感染情况45例食管癌组织中,HPV16/18阳性40例(88.9%),良性肿瘤中HPV16/18阳性2例(5.0%),正常组织中HPV阳性1例(2.5%),在食管癌组织中的HPV16/18阳性表达明显高于良性肿瘤和正常食管组织,根据体外研究认为其编码的E6蛋白能与p53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使其失去抑癌作用,促使细胞的增殖,相关研究显示HPV的感染存在地域性特征,并认为HPV的感染成为该地区食管癌高危因素,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5]。HPV16/18高表达可促进正常细胞的恶变和食管癌细胞的增殖侵润,考虑野生型p53蛋白半衰期短,具不稳定性,不易检测,突变型P53蛋白其具有癌基因活性,可引起细胞恶性增殖且具有抗凋亡作用,导致细胞转化和肿瘤的发生,使检测成为可能,发生肿瘤时P53蛋白的大量表达均为突变型P53蛋白,其不再具有抑癌作用,而是促进细胞增殖。本研究显示p53基因第72密码子多态性在食管癌患者中Arg/Arg基因型占42.2%,明显高于良性肿瘤和正常食管组织中的35%和20%。在p53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关系方面研究认为Arg/Arg纯合子基因型可能是食管癌的易感因素,与本文研究相同,但也有报道认为Por纯合子携带者将增加患食管癌的风险[6-7]。对于p53基因多态性与HPV16/18感染的关系,本研究认为HPV感染和Arg/Arg基因型有共存性。而在食管良性肿瘤患者和正常食管组织中则未见相关性。有相关研究认为癌组织中p53该位点的基因类型存在突变的可能,各个基因类型频率均不等,认为其与HPV16/18感染有关,与本实验结果相同。其发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HPV16/18感染后,产生并分泌的特殊蛋白E6具有与P53结合并促进P53突变与降解,使P53原有功能的丧失,但其通过何种机制产生该效果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8]。
综上所述,本文结果初步提示高危HPV感染与唐山的食管癌发生有关。联合检测食管癌中的HPV感染和Arg/Arg基因型的P53表达有助于评价食管癌的生物学行为。
[参考文献]
[1] 曹邦伟,于晶琳,荷欢,等.中国人群中HPV感染与食管癌发生关联的Meta分析[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0,31(2):258-263.
[2] 吕宗舜,黄象谦.食管癌的诊断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8:1017-1019.
[3] 王东旭,李伟.食管癌病因学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8:1029-1030.
[4] 杜日昌,陈玉英,谭丽珊,等.食管癌中Caveolin与P5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4):7-10.
[5] 陈云昭,姚恩生,杨兰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11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