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2年第36期 > 正文
编号:12352761
连续腰麻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下肢手术的(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25日 浦鹏飞 阎位明 桑达 艾莎杜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旨在通过应用连续腰麻(CSA)和腰-硬联合麻醉(CESA)行下肢手术的对比,探讨CSA的临床麻醉效果、术后并发症等情况。 方法 收集拟行骨科下肢手术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CSA组和CESA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选择L2~3或L3~4椎间隙穿刺,成功后CSA组向蛛网膜下腔置入Spinocath管1~2 cm并注入0.5%左旋布比卡因1.2 mL,CESA组通过腰-硬联合麻醉针的内针向蛛网膜下腔注入0.5%左旋布比卡因2 mL,然后向头端硬膜外腔置管3~4 cm。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和麻醉后血压及心率的变化、感觉及运动阻滞参数、Bromage评分、加用辅助药、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 两组平均动脉压麻醉后最低值与术前相比显著下降(P < 0.05),且CESA组较CSA组平均动脉压下降明显(P < 0.05);两组感觉和运动阻滞参数、麻醉效果评定及Bromag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CESA组不良反应及辅助药用量明显多于CSA组(P < 0.05)。 结论 连续腰麻应用于下肢手术具有麻醉效果佳、血流动力学稳定、可控性强及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尤其适用于中老年患者的下肢手术。

    [关键词] 下肢手术;腰-硬联合麻醉;连续腰麻;左旋布比卡因

    [中图分类号] R6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12(c)-0106-03

    连续腰麻是国内近年引进的一种新型麻醉方法,该麻醉方法于蛛网膜下腔通过Spinocath导管针留置导管并间断注入小剂量局麻药来达到持续麻醉的目的。其不但具有传统腰麻起效快和效果佳等优点,还具有麻醉用药量少、镇痛效果好、麻醉时间可控制和术后头痛及循环呼吸抑制等不良并发症少等优点[1]。通过微导管调节麻醉平面的连续腰麻,可同时达到满足手术要求及降低因麻醉引起的不良生理功能改变的目的[2]。本研究通过对70例拟行骨科下肢手术患者应用连续腰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麻醉用药量、血流动力学改变、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尼日尔马拉迪省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讨论同意后,收集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拟行下肢手术ASA分级为Ⅰ~Ⅲ级的患者70例,在患者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将患者随机分为连续腰麻组(CSA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CESA组),各35例。CSA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38~84岁,平均(52.4±8.5)岁;身高157~182 cm,平均(168.3±14.8)cm;体重49.6~85.9 kg,平均(65.4±11.7)kg。CESA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39~85岁,平均(53.9±7.8)岁;身高158~184 cm,平均(169.3±15.3)cm;体重52.3~87.8 kg,平均(67.1±10.9)kg。手术种类股骨骨折内固定术20例,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17例,截肢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10例及股骨头置换术18例。对于存在脊柱畸形导致导管置入困难、穿刺部位感染、痴呆、贫血、凝血功能异常、神经系统疾病及严重心、肝、肺、肾等疾病不能耐受手术患者予以排除[3]。两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常规低流量吸氧,监测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同时建立静脉通路并输注复方林格液300~500 mL扩容。CSA组:患者取患侧向上侧卧位后选取L2~3或L3~4椎间隙并采用硬膜外改良Touhy法行硬脊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于穿刺针内腔置入Spinocath导管针,将针芯刺入蛛网膜下腔后,插入导管的同时拔出腰麻针,于蛛网膜下腔内留置导管1~2 cm并于其末端通过直径为0.2 μm的过滤器接注射器。妥善固定后嘱患者平卧,向导管内匀速注射0.5%左旋布比卡因(珠海润都民彤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0403)1.2 mL。CESA组:患者取患侧向上侧卧位后选取L2~3或L3~4椎间隙并选用腰麻-硬膜外联合穿刺针,穿刺成功后以0.1 mL/s的速度匀速向蛛网膜下腔头侧端注入同样的0.5%左旋布比卡因2 mL,完成注药后向头侧端硬膜外腔置入导管3 cm并保持原位10~15 min。两组患者术中视阻滞情况及手术需要,适量追加麻醉药以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

    1.3 术中处理及麻醉效果评定

    术中若血压下降且收缩压下降程度大于基础血压的20%或低于90 mm Hg(1 mm Hg=0.133 kPa)时给予麻黄素5~10 mg;心率下降且低于55次/min时给予阿托品0.3~0.5 mg;若出血量过大视术中具体情况给予输血。观察并记录麻醉给药前(T1)、麻醉后30 min(T2)、麻醉后60 min(T3)、术后(T4)及麻醉后最低值(T5)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每隔1 min采用针刺法和改良Bromage分级法评定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情况;同时观察并记录两组围术期并发症及副作用的情况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99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