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喙肱韧带病变理论应用小针刀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1)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小针刀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论证表明喙肱韧带在肩周炎的发病与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方法 选取肩周炎患者90例,按照简单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A组(小针刀治疗+喙肱韧带松解)、B组(单纯小针刀治疗)和C组(单纯痛点封闭),每组各30例。在治疗结束后、治疗结束半年后和1年后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三组疗效在治疗结束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半年及1年后,A、B组疗效明显优于C组(P < 0.05),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P < 0.05)。 结论 基于喙肱韧带病变理论,采用小针刀治疗肩周炎,是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也证明了喙肱韧带的病变可能是肩周炎发病的原发病灶和病理基础。
[关键词] 喙肱韧带;小针刀治疗;肩周炎
[中图分类号] R2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1(c)-0120-03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影响中老年人生活和工作常见疾病之一,通常把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病变引起的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统称为“肩周炎”。其发病率为2%~5%。其病程长,为1.5~2年,可有自限性的趋势,但也能导致肩关节僵直,可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带来巨大痛苦。临床上肩周炎主要有疼痛期、僵硬期和缓解期三个时期,由于肩周炎以外旋活动受限最为典型,而喙肱韧带是肩外旋受限的最主要因素。因此,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我科通过对门诊90例肩周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观察,以喙肱韧带为病理基础,采用小针刀治疗松解粘连,解除炎症,缓解疼痛,恢复喙肱韧带生理功能,改善肩关节病变局部的生化和物理平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11月收治门诊肩周炎患者90例,男46例,女54例;年龄50~75岁,平均61.6岁。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小针刀治疗+喙肱韧带松解)、B组(单纯小针刀治疗)、C组(单纯痛点封闭),每组各30例。患者一般特征见表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疾病诊断标准;②坚持完成规定疗程。排除标准:①有心血管病史、高血压病史及肝肾功能不良者;②年龄>75岁;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④其他无法完成疗程或同时接受其他治疗者。
1.2 诊断标准
本次研究所用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①大多为中年人或老年人;②肩部疼痛:起始时较轻,以后可逐渐加重,常昼轻夜重,难睡于患侧。疼痛可向颈、耳、肩胛、前臂和手等地方放射;③肩部活动受限:以上臂外展、内旋、外旋为明显,重度者不能做穿衣、梳头、洗脸等动作;④体征:肩部肿胀多不明显,可有多处压痛点,多以结节间沟及喙突处为明显;肩关节的活动受限,尤是外展、上举、外旋和内旋;⑤X线检查:常规摄片无特殊发现,在后期可见肩部骨质疏松,但无骨质破坏,有时在肩峰下可见到钙化阴影。
1.3 治疗方法
1.3.1 A组 ①小针刀疗法:患者取平卧位,被动活动患肩,找出最明显疼痛点和压痛点,并作标记。在常规皮肤消毒、铺无菌巾后,用2%利多卡因适量局部麻醉。术者戴无菌手套,同时以左手拇、食指绷紧进针点皮肤,右手持小针刀于皮肤标记处插入至深层组织,纵疏横剥2~3刀。②喙肱韧带松解:加用两支针刀,分别于喙肱韧带起点和止点纵疏、横剥2~3刀。若有粘连瘢痕等需得切割松解。
1.3.2 B组 仅采取A组第1步的小针刀治疗方法。
1.3.3 C组 被动活动患肩,找出最明显疼痛点和压痛点,并作标记,常规消毒后,取2%利多卡因加曲安奈德适量,在压痛点局部注射行封闭疗法,每个痛点注射约1.5 mL。
在治疗结束后,均告知患者需进行自我功能锻炼,行患肩做上举及回环运动,20圈/次,2次/d。在治疗结束后、治疗半年后和1年后进行疗效评定,收集数据。
1.4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肩周炎的疗效标准。治愈:症状全部消除,全部关节功能得以恢复正常。显效:全部症状或主要自觉症状消除,功能基本得以恢复或能参加正常工作。好转:主要症状有明显好转,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或进步较大,如生活不可自理变为能生活自理,劳动能力有恢复。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总有效=治愈+显效+好转。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疗效比较
三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提示三种治疗方法在治疗结束时的疗效相当。见表2。
2.2 三组患者治疗半年后疗效比较
A、B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C组(P < 0.05),且A组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P < 0.05),提示A、B组疗效优于C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151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