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影像学特征及诊断(1)
[摘要]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是一种临床放射学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意识障碍、视力改变和癫痫等,影像学改变主要为累及双侧后脑部(顶枕叶)皮质下白质的可逆性改变。部分病例可能会有皮质受累,T2加权像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像呈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呈低信号或等信号改变。表观弥散系数(ADC)增高提示血管源性脑水肿。高ADC值治疗后可逆性好。低ADC值则为不可逆损伤或者是真正的梗死。病理改变大部分认为与血压自我调节功能失调及内皮细胞破坏有关。自从该综合征首次被描述以来,许多病例报告显示多种疾病会引起此类综合征,包括高血压、子痫、应用细胞毒性及免疫抑制剂等,合理的诊断及治疗能够使症状及影像学改变迅速恢复,如果诊断不当,则可能会引起不可逆的细胞性脑水肿。[关键词] 可逆性脑后部脑病综合征;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诊断
[中图分类号] R735.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2(a)-0163-03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一种影像学上表现为短暂性改变的后部脑病综合征,有着独特的CT及MR表现。1996年Hiinchey等[1]首先报道,当时称之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5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