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地域优势,以“学术大中华”的姿态面向未来(1)
2013年3月20日至23日,由中华医学会、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理事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美国心血管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由欧洲PCR、美国心脏病学会等30多家国内外专业学会及心脏中心协办的亚太地区最大、世界第三大的介入心脏病学会议——第十一届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据了解,数千名来自国内外心血管病学与放射介入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医务工作者参加了此次学术盛会。
另据记者了解,在这次学术会议上,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心脏中心心内科主任王焱教授在出任国内主席团成员的同时,还以多个分论坛、卫星会主席的身份,主持了多场学术讨论,并在会上作了《心脏介入医生应关注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复杂多血管床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临床与介入治疗策略解析》两场学术报告。此外,在前不久举行的第四届海峡心血管病学论坛暨第四届GAP-CCBC心血管临床危重疑难病例研讨会上,王焱教授还出任了大会执行主席,而且,在那次会议上,医学界提出了“学术大中华”的崭新理念。针对这一理念所涉及到的一些问题,本刊记者对王焱教授作了深入采访。
, 百拇医药
三大平台托起“学术大中华”愿景
采访一开始,王焱教授首先向记者介绍了“学术大中华”这一理念产生的背景。
“那应该是去年年底的事儿了。”王焱教授回忆说:“2012年11月31日至12月2日,由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主办、厦门市医学会和厦门市心脏中心、亦即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共同主办并承办的第四届海峡心血管病学论坛暨第四届GAP-CCBC心血管临床危重疑难病例研讨会、第五届厦门国际心血管病介入论坛,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客观地讲,那次大会是目前国内港、澳、台参会医生最多的大型心血管专业国际交流论坛。在那次大会上,两岸四地及海内外心血管界精英再度聚首。我们基于临床危重疑难病例开展了广泛的讨论,并重点展示了心血管疾病的最新诊疗进展和规范化诊疗方案。那次大会的内容十分丰富,共设8个分会场,8个卫星会,同时还开了国内专业学术会议之先河——首次在我国台湾地区设立了分会场……”
, 百拇医药 王焱教授继续回忆说:“在那次学术会议上,我们通过70多场次、700多人次的专题学术讲座、报告及现场同步直播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台湾地区振兴医院、香港地区伊丽莎白医院及内地厦门心脏中心心内科的介入专家,与国内外心血管名家联袂进行的20多台精彩的手术演示,由此展现了当今心血管领域学术方面的最新进展。在那次大会上,既有心血管病进展教程,也有海峡两岸专家共同交流的海峡高峰论坛,更多的是通过现场实时手术直播,大会专家、参会代表同导管室的手术专家们实时交流沟通,共同讨论手术策略以达成对患者最佳的治疗方案,展示目前最新的治疗理念、手术策略及手术技巧,其最终的目的,是使更多的患者受益。常言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因此,大会还特别关注了临床护理这个领域,首次设立了海峡两岸心血管护理论坛。此外,还有从‘两岸四地’征集、并经过精心遴选的146例疑难复杂病例在大会上进行讨论交流……”
出任那次学术大会执行主席的王焱教授兴奋地介绍说:“‘学术大中华’的理念,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酝酿而成的。那次大会本着‘加强两岸学术交流,促进学术交叉融合,缩小指南时间差距,共同提高临床水平’的宗旨,实际上是打造了三个广阔的平台:一是海峡两岸四地互补交流平台,二是海峡两岸四地老中青三代专家指导培训平台,三是三级、二级、一级医院普及提高平台。在这三大平台的支撑下,在那次会议上,继续实现了‘两岸四地’医界同仁共聚首,形成了‘内地、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的‘学术大中华理念’的基本形态。因此,在那次大会上,担任那次大会主席的杨跃进教授,对业已形成的‘学术大中华理念’作了详细阐述,并呼吁‘两岸四地’医界同仁继续践行这一愿景。”
, 百拇医药
据王焱教授介绍,第四届海峡心血管病学论坛暨第四届GAP-CCBC心血管临床危重疑难病例研讨会、第五届厦门国际心血管病介入论坛,云集了“两岸四地”该领域的学术大家,仅出席开幕式的专家就有陈灏珠、杨跃进、陈秋立、林幸荣、常敏之、张铭清、康涛、赵国彬、何世华、蒋忠想、程俊杰、洪丰颖、卢长林等多位教授。
设立“姜必宁奖”,专家“传经”惠及后学
据王焱教授介绍,那次大会上提出的“学术大中华”理念赢得了“两岸四地”诸多专家的高度赞赏和支持。各路大家纷纷向与会代表“传经送宝”,让与会的年轻医生和基层医生获益匪浅。
王焱教授介绍说,厦门心脏中心在那次大会演示的完全可吸收冠状动脉支架(BDS)植入手术为国内第一例该类手术,体现了现代材料学的最新成就与介入技术的完美结合。 完全可吸收支架在支架完成使命后完全吸收消失,患者无需长期服用特殊药物,代表了支架治疗未来的方向。同时,厦门心脏中心还演示了经皮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术(RDN)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手术。这种手术创口极小,手术时间短,降压效果可靠,为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 百拇医药
在“学术大中华”理念的导引下,海峡两岸的专家在那次大会上共同认为,大家应该展开更多的合作,建立起符合华人实际情况及国情的心血管疾病诊疗模式。
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台北荣民医院常敏之教授则在大会上十分谦逊地介绍说,我国大陆地区有很多先进的经验值得台湾地区的医师学习。最近几年内地心血管领域发展迅速,海峡两岸在学术发展上逐渐形成了“国际化、同步化”的趋势。常敏之教授还认为,“大中华地区”是全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因此,在“学术大中华”理念的导引下,海峡两岸的专家应该展开更多的合作,建立起符合华人实际情况及国情的心血管疾病诊疗模式。
来自香港地区的蒋忠想教授强调,医学技术的提高,离不开医生的培养。香港地区的医学生毕业后,还要完成6年的心脏科实习,经考试合格后才可以成为心脏专科医生,但这时还不能从事介入手术,还需要3年的介入培训,成为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后,才能单独进行介入手术。应该说,在香港,一名PCI医生的学习历程很长,但相对来说,是比较规范的。, 百拇医药(刘志学)
另据记者了解,在这次学术会议上,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心脏中心心内科主任王焱教授在出任国内主席团成员的同时,还以多个分论坛、卫星会主席的身份,主持了多场学术讨论,并在会上作了《心脏介入医生应关注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复杂多血管床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临床与介入治疗策略解析》两场学术报告。此外,在前不久举行的第四届海峡心血管病学论坛暨第四届GAP-CCBC心血管临床危重疑难病例研讨会上,王焱教授还出任了大会执行主席,而且,在那次会议上,医学界提出了“学术大中华”的崭新理念。针对这一理念所涉及到的一些问题,本刊记者对王焱教授作了深入采访。
, 百拇医药
三大平台托起“学术大中华”愿景
采访一开始,王焱教授首先向记者介绍了“学术大中华”这一理念产生的背景。
“那应该是去年年底的事儿了。”王焱教授回忆说:“2012年11月31日至12月2日,由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主办、厦门市医学会和厦门市心脏中心、亦即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共同主办并承办的第四届海峡心血管病学论坛暨第四届GAP-CCBC心血管临床危重疑难病例研讨会、第五届厦门国际心血管病介入论坛,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客观地讲,那次大会是目前国内港、澳、台参会医生最多的大型心血管专业国际交流论坛。在那次大会上,两岸四地及海内外心血管界精英再度聚首。我们基于临床危重疑难病例开展了广泛的讨论,并重点展示了心血管疾病的最新诊疗进展和规范化诊疗方案。那次大会的内容十分丰富,共设8个分会场,8个卫星会,同时还开了国内专业学术会议之先河——首次在我国台湾地区设立了分会场……”
, 百拇医药 王焱教授继续回忆说:“在那次学术会议上,我们通过70多场次、700多人次的专题学术讲座、报告及现场同步直播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台湾地区振兴医院、香港地区伊丽莎白医院及内地厦门心脏中心心内科的介入专家,与国内外心血管名家联袂进行的20多台精彩的手术演示,由此展现了当今心血管领域学术方面的最新进展。在那次大会上,既有心血管病进展教程,也有海峡两岸专家共同交流的海峡高峰论坛,更多的是通过现场实时手术直播,大会专家、参会代表同导管室的手术专家们实时交流沟通,共同讨论手术策略以达成对患者最佳的治疗方案,展示目前最新的治疗理念、手术策略及手术技巧,其最终的目的,是使更多的患者受益。常言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因此,大会还特别关注了临床护理这个领域,首次设立了海峡两岸心血管护理论坛。此外,还有从‘两岸四地’征集、并经过精心遴选的146例疑难复杂病例在大会上进行讨论交流……”
出任那次学术大会执行主席的王焱教授兴奋地介绍说:“‘学术大中华’的理念,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酝酿而成的。那次大会本着‘加强两岸学术交流,促进学术交叉融合,缩小指南时间差距,共同提高临床水平’的宗旨,实际上是打造了三个广阔的平台:一是海峡两岸四地互补交流平台,二是海峡两岸四地老中青三代专家指导培训平台,三是三级、二级、一级医院普及提高平台。在这三大平台的支撑下,在那次会议上,继续实现了‘两岸四地’医界同仁共聚首,形成了‘内地、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的‘学术大中华理念’的基本形态。因此,在那次大会上,担任那次大会主席的杨跃进教授,对业已形成的‘学术大中华理念’作了详细阐述,并呼吁‘两岸四地’医界同仁继续践行这一愿景。”
, 百拇医药
据王焱教授介绍,第四届海峡心血管病学论坛暨第四届GAP-CCBC心血管临床危重疑难病例研讨会、第五届厦门国际心血管病介入论坛,云集了“两岸四地”该领域的学术大家,仅出席开幕式的专家就有陈灏珠、杨跃进、陈秋立、林幸荣、常敏之、张铭清、康涛、赵国彬、何世华、蒋忠想、程俊杰、洪丰颖、卢长林等多位教授。
设立“姜必宁奖”,专家“传经”惠及后学
据王焱教授介绍,那次大会上提出的“学术大中华”理念赢得了“两岸四地”诸多专家的高度赞赏和支持。各路大家纷纷向与会代表“传经送宝”,让与会的年轻医生和基层医生获益匪浅。
王焱教授介绍说,厦门心脏中心在那次大会演示的完全可吸收冠状动脉支架(BDS)植入手术为国内第一例该类手术,体现了现代材料学的最新成就与介入技术的完美结合。 完全可吸收支架在支架完成使命后完全吸收消失,患者无需长期服用特殊药物,代表了支架治疗未来的方向。同时,厦门心脏中心还演示了经皮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术(RDN)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手术。这种手术创口极小,手术时间短,降压效果可靠,为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 百拇医药
在“学术大中华”理念的导引下,海峡两岸的专家在那次大会上共同认为,大家应该展开更多的合作,建立起符合华人实际情况及国情的心血管疾病诊疗模式。
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台北荣民医院常敏之教授则在大会上十分谦逊地介绍说,我国大陆地区有很多先进的经验值得台湾地区的医师学习。最近几年内地心血管领域发展迅速,海峡两岸在学术发展上逐渐形成了“国际化、同步化”的趋势。常敏之教授还认为,“大中华地区”是全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因此,在“学术大中华”理念的导引下,海峡两岸的专家应该展开更多的合作,建立起符合华人实际情况及国情的心血管疾病诊疗模式。
来自香港地区的蒋忠想教授强调,医学技术的提高,离不开医生的培养。香港地区的医学生毕业后,还要完成6年的心脏科实习,经考试合格后才可以成为心脏专科医生,但这时还不能从事介入手术,还需要3年的介入培训,成为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后,才能单独进行介入手术。应该说,在香港,一名PCI医生的学习历程很长,但相对来说,是比较规范的。, 百拇医药(刘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