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3年第17期
编号:13160205
随机尿、晨尿视黄醇结合蛋白/肌酐比值与24h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及可替代性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6月15日 袁育林等
第1页

    参见附件。

     3 讨论

    尿液生化指标是临床测定常规检查常用指标,主要为晨尿、随机尿和24 h尿。晨尿是浓缩尿,可用于一些定性的检查,包括细胞、管型、结晶等镜检;随机尿收集相对较为容易,常用作急诊检查;24 h尿最能反映患者一天的排泄情况主要用于一些指标的定量检测。但在临床实际操作过程中,24 h尿液的收集较困难,往往因患者不能准确理解尿液收集的时间等原因导致尿液收集偏多、偏少或定性不准确,尤其对于依从性差及排尿困难者,其误差最高可达30%左右。

    传统的诊断方法对肾损伤诊断固有的局限性,使得早期肾损伤的诊断成为近年相关学者较为关心的一个话题。有报道显示,通过检测RBP能早期发现肾功能的损害,并对推测肾脏损坏的预后有一定意义[5]。RBP是由肝细胞合成的一种低分子量蛋白(21 000 kD),受全反式视黄醇刺激并与之特意结合,主要功能是将视黄醇从肝细胞转运到上皮细胞[6]。当视黄醇被转运到靶细胞后,RBP便游离到血浆中,迅速被肾小球滤过,经肾近曲小管重吸收而分解。正常情况下,RBP排量甚微(100 μg/d)。但在肾近曲小管损伤时,其尿排量明显增加。

    目前美国全国肾脏病基金会改善肾脏疾病预后和生存质量的倡议(NKFK/DOQI)中关于慢性肾脏病的临床实践指南建议,用随机尿和晨尿蛋白/尿Cr比值替代传统的24 h尿监测尿蛋白的排泄变化情况[6],被认为有较好的特异性及敏感度。然而,Ball等[7]对印裔亚洲人原发性间质性肾炎患者的研究表明尿RBP/Cr是比尿蛋白/Cr更为敏感的指标。关于此相关内容尚无统一定论[8-16]。为此,本研究在收集早期肾功能损伤患者及对照组24 h尿液的同时也留取了其随机尿和晨尿,分别测定这三种不同类型尿标本中的RBP的含量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