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3年第17期
编号:13160226
超声在评价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非同步化运动中的应用效果(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6月15日 兰文胜 陈方红 谭旭艳
第1页

    参见附件。

     1.4 分组方法

    本次研究依照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情况将58例患者分为3组,LVEF值在34.0%~45.0%者为A组,共27例患者;LVEF值在25.0%~<34.0%者为B组,共20例患者;LVEF值<25.0%者为C组,共11例。而依照QRS波时限情况将58例患者分为3组,QRS波时限值在120~130 ms者为A1组,共22例患者;QRS波时限值在131~140 ms者为B1组,共20例患者;QRS波时限值>140 ms者为C1组,共16例患者。

    1.5 检查仪器与方法

    1.5.1 检查仪器 GE Vivid 7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为1.7~3.4 MHz,探测的深度为16.0~18.0 cm,并且配备EehoPAC工作站。

    1.5.2 方法 本组的患者均取左侧卧位,并在胸骨旁的左心长轴切面键索水平进行测量左室舒张末期的内径。主要测量的指标主要有[5]:①左室舒张末容积和左室收缩末容积以及LVEF;②左室舒张充盈时间/R-R间期;③左室、右室射血前时间的差值(LRVPEI);④室间隔和后壁收缩末时间差(SPWMD);⑤左室内12个节段心肌收缩达峰时间最大差值(Ts1);⑥左右室侧壁基底段心肌收缩达峰时间差值(Ts2);⑦QRS波的宽度。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8.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