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守实用理念,拓开急诊领域学科发展新局面(2)
陈玉国教授还认为:“《山东省医院急诊科建设标准》虽然针对的是急性病,但对于常见病和慢性病来讲,也为急诊处理之后的治疗,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
而陈玉国教授谈到的急诊医学的人才培养方面,他针对山东省急诊医学有过一个里程碑式的“亮点”——他作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医学博士生导师,曾经实现了山东省急诊医学博士点“零的突破”,使山东省急诊医学的队伍由此得到不断扩大。谈及这些,陈玉国教授感慨道:“最近几年,通过急诊科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医疗、教学、科研都有很大的发展。但是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与其他科室还有一定差距,还需进一步提高科室建设的力度,加速人才梯队的培养。未来,在人才方面,我们计划通过招聘或留用毕业生来大幅度充实急诊科的人才队伍建设。”
两翼齐飞:“心脏重症”与“胸痛中心”
此前不久的2012年6月,中国心脏重症专家委员会在北京成立,鉴于陈玉国教授在该学术领域所取得的诸多成就,他当选为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而且,长期以来,陈玉国教授也一直在关注中国心脏重症领域的发展。据了解,早在2010年,陈玉国教授即在齐鲁医院急诊科率先成立了独立的急性心肌梗死抢救单元、心脏骤停复苏单元,成立了复苏指挥小组和抢救小组,用于心脏重症的救治,并取得了重要成果。
陈玉国教授在介绍近些年他在心脏重症救治方面所取得的各项进展和取得的科研和临床经验时,坦率地说道:“中国心脏重症专家委员会成立了,作为常委,我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10年成立了独立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单元、心脏骤停的复苏单元,组成了独立的复苏指挥小组和抢救小组,用于心脏重症患者的救治,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受到了社会各界及同仁的好评。心脏重症救治的组织结构的建立并完善,由专人负责,医护配合好,团结好,战斗力强;急诊科独立值班的住院总医师,主任听班制度,完善的三级医师负责制和急诊抢救制度;制定并完善了各种心脏重症的抢救流程;不断加强医护人员技术培训,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和管理;除了常规急救设备外,急诊科还常规开展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血液滤过技术,起搏器植入术,动静脉置管技术等急诊急救技术。”
事实上,更为值得称道的是,陈玉国教授在致力于“心脏重症”的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之外,早在十多年前的2002年10月,就领衔在山东省率先于齐鲁医院成立了“胸痛中心”,并在全省首家开通“急性胸痛24小时咨询热线”,随时解答急性胸痛患者的咨询。齐鲁医院胸痛中心挂靠在该院急诊科,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张运教授担任顾问,陈玉国教授出任胸痛中心主任。
说起这段往事,陈玉国教授率先介绍说:“实际上,发达国家胸痛中心的发展已经很成熟了,美国多数大型综合性医院或心血管专科医院以及急诊医院均设有胸痛中心。2002年,我们医院顺应学科发展,在山东省率先成立了胸痛中心,开通了胸痛咨询热线。在日常运转中,积极贯彻‘早期诊断、危险分层、正确分流、科学救治’的十六字方针,制订了各类胸痛的诊治流程,完善胸痛急症的‘绿色通道’建设,保障危重胸痛患者获得及时有效的诊治,降低致死致残率。通过整合急诊、心血管科、导管室、心外科等资源组成心脏救治团队,设置独立的心脏救治单元,设立了专职STEMI急救护士和急诊介入住院总医师,24小时轮流值班,导管室24小时全天候开放,随时应诊STEMI患者,突出‘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 。做到了第一时间识别STEMI患者、启动应急系统、‘绿色通道’专人全程陪同,从而显著缩短了STEMI的D2B时间;可及时评估、识别特殊类型STEMI患者,如心原性休克、出血高危患者、室间隔穿孔等,随时启动、实施个体化救治方案;并且,我们在做好临床工作基础上,科研、教学、继续教育等方面也齐头并进,率先开展多项研究,部分成果被国际指南引用,培养了大量高素质专业人才,加大了与国内外一流机构和专家的交流,显著提升了山东大学乃至山东省急性胸痛诊治在国内、国际上的影响。目前,我们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医学科已被批准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以胸痛中心及EICU建设等为核心内容的急危重症应急救治平台建设项目,也已获得原卫生部批准。大量的经费支持,必将有助于我院胸痛中心实现新的飞跃,更好地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服务……”
急诊医生,和死神面对面的“特种兵”
陈玉国教授说:“相对于其他科室而言,急诊科的医生的工作特性就是一个字——‘急’,两个字来说的话,就是‘紧急’!因为工作的性质,由不得你有半点儿的懈怠。因为急诊科接诊的大多是病情十分危急的患者,所以我常说,在医生这个行当里,急诊医生,就是随时和死神面对面的‘特种兵’,这句话,一点儿也不夸张。”
事实上,在日常工作中,除却教学、科研、管理之外,仅仅是在医疗方面,陈玉国教授每天就要完成数台手术,吃饭时间被最大程度地压缩,夜间还时常一两次、甚至三次赶到导管室完成急诊介入手术抢救危重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几乎彻夜不眠。然而,第二天他仍精神饱满地继续工作,完成科室查房、手术、专家门诊、会诊、管理、教学、科研等日间工作。在别人眼里,他的走路方式就是“跑”,甚至连说话也语速极快,他似乎是在“节约”着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
谈及对急诊医学的整体认识,陈玉国教授说:“在二十世纪末,急诊医学在中国乃至国际上才刚刚起步,很长一段时期都没有得到重视。这个学科与内外妇儿等传统的医学专业比较,根基浅、地位低,缺乏专业医生,往往由其他各个专业医生临时轮转。由于环境较差,脏、乱,急诊病人家属因病情痛苦而着急、发火甚至打架,所有医护人员都压力巨大,没几个人愿意终生从事这个专业,往往是新入院的年轻医生经过几年专科训练后,再被派来急诊锻炼几年。然而,急诊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尤其是生命安全息息相关……”
基于这种深刻的认识,陈玉国教授作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副院长、急诊科主任和学科带头人,经过他多年的竭力推动和不断努力,已经使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科成为了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卫生部急危重症应急救治平台建设项目、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常委单位、山东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单位、山东省急诊医学质控中心主任委员单位、卫生部首批急诊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科室护理组是山东省“巾帼文明示范岗”。该科包括急诊门诊、抢救室、重症监护室、留观室、急诊手术室、急诊放射、急诊检验、急诊超声、胸痛中心、急诊内科和外科病房、中毒与职业病科以及山东大学急危重症医学研究所。急诊门诊包括各成人专业独立诊室(内、外、妇产、口腔、耳鼻喉、眼科、皮肤科等),固定编制医生40余人,并一直重点致力于四个主要方向:急性胸痛和心肺脑复苏、危重症、急诊创伤和急性中毒,并形成了以四个主要方向为特色,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紧密结合,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和一定国际影响的急危重症临床诊疗中心和研究基地。 (刘志学)
而陈玉国教授谈到的急诊医学的人才培养方面,他针对山东省急诊医学有过一个里程碑式的“亮点”——他作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医学博士生导师,曾经实现了山东省急诊医学博士点“零的突破”,使山东省急诊医学的队伍由此得到不断扩大。谈及这些,陈玉国教授感慨道:“最近几年,通过急诊科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医疗、教学、科研都有很大的发展。但是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与其他科室还有一定差距,还需进一步提高科室建设的力度,加速人才梯队的培养。未来,在人才方面,我们计划通过招聘或留用毕业生来大幅度充实急诊科的人才队伍建设。”
两翼齐飞:“心脏重症”与“胸痛中心”
此前不久的2012年6月,中国心脏重症专家委员会在北京成立,鉴于陈玉国教授在该学术领域所取得的诸多成就,他当选为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而且,长期以来,陈玉国教授也一直在关注中国心脏重症领域的发展。据了解,早在2010年,陈玉国教授即在齐鲁医院急诊科率先成立了独立的急性心肌梗死抢救单元、心脏骤停复苏单元,成立了复苏指挥小组和抢救小组,用于心脏重症的救治,并取得了重要成果。
陈玉国教授在介绍近些年他在心脏重症救治方面所取得的各项进展和取得的科研和临床经验时,坦率地说道:“中国心脏重症专家委员会成立了,作为常委,我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10年成立了独立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单元、心脏骤停的复苏单元,组成了独立的复苏指挥小组和抢救小组,用于心脏重症患者的救治,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受到了社会各界及同仁的好评。心脏重症救治的组织结构的建立并完善,由专人负责,医护配合好,团结好,战斗力强;急诊科独立值班的住院总医师,主任听班制度,完善的三级医师负责制和急诊抢救制度;制定并完善了各种心脏重症的抢救流程;不断加强医护人员技术培训,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和管理;除了常规急救设备外,急诊科还常规开展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血液滤过技术,起搏器植入术,动静脉置管技术等急诊急救技术。”
事实上,更为值得称道的是,陈玉国教授在致力于“心脏重症”的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之外,早在十多年前的2002年10月,就领衔在山东省率先于齐鲁医院成立了“胸痛中心”,并在全省首家开通“急性胸痛24小时咨询热线”,随时解答急性胸痛患者的咨询。齐鲁医院胸痛中心挂靠在该院急诊科,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张运教授担任顾问,陈玉国教授出任胸痛中心主任。
说起这段往事,陈玉国教授率先介绍说:“实际上,发达国家胸痛中心的发展已经很成熟了,美国多数大型综合性医院或心血管专科医院以及急诊医院均设有胸痛中心。2002年,我们医院顺应学科发展,在山东省率先成立了胸痛中心,开通了胸痛咨询热线。在日常运转中,积极贯彻‘早期诊断、危险分层、正确分流、科学救治’的十六字方针,制订了各类胸痛的诊治流程,完善胸痛急症的‘绿色通道’建设,保障危重胸痛患者获得及时有效的诊治,降低致死致残率。通过整合急诊、心血管科、导管室、心外科等资源组成心脏救治团队,设置独立的心脏救治单元,设立了专职STEMI急救护士和急诊介入住院总医师,24小时轮流值班,导管室24小时全天候开放,随时应诊STEMI患者,突出‘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 。做到了第一时间识别STEMI患者、启动应急系统、‘绿色通道’专人全程陪同,从而显著缩短了STEMI的D2B时间;可及时评估、识别特殊类型STEMI患者,如心原性休克、出血高危患者、室间隔穿孔等,随时启动、实施个体化救治方案;并且,我们在做好临床工作基础上,科研、教学、继续教育等方面也齐头并进,率先开展多项研究,部分成果被国际指南引用,培养了大量高素质专业人才,加大了与国内外一流机构和专家的交流,显著提升了山东大学乃至山东省急性胸痛诊治在国内、国际上的影响。目前,我们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医学科已被批准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以胸痛中心及EICU建设等为核心内容的急危重症应急救治平台建设项目,也已获得原卫生部批准。大量的经费支持,必将有助于我院胸痛中心实现新的飞跃,更好地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服务……”
急诊医生,和死神面对面的“特种兵”
陈玉国教授说:“相对于其他科室而言,急诊科的医生的工作特性就是一个字——‘急’,两个字来说的话,就是‘紧急’!因为工作的性质,由不得你有半点儿的懈怠。因为急诊科接诊的大多是病情十分危急的患者,所以我常说,在医生这个行当里,急诊医生,就是随时和死神面对面的‘特种兵’,这句话,一点儿也不夸张。”
事实上,在日常工作中,除却教学、科研、管理之外,仅仅是在医疗方面,陈玉国教授每天就要完成数台手术,吃饭时间被最大程度地压缩,夜间还时常一两次、甚至三次赶到导管室完成急诊介入手术抢救危重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几乎彻夜不眠。然而,第二天他仍精神饱满地继续工作,完成科室查房、手术、专家门诊、会诊、管理、教学、科研等日间工作。在别人眼里,他的走路方式就是“跑”,甚至连说话也语速极快,他似乎是在“节约”着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
谈及对急诊医学的整体认识,陈玉国教授说:“在二十世纪末,急诊医学在中国乃至国际上才刚刚起步,很长一段时期都没有得到重视。这个学科与内外妇儿等传统的医学专业比较,根基浅、地位低,缺乏专业医生,往往由其他各个专业医生临时轮转。由于环境较差,脏、乱,急诊病人家属因病情痛苦而着急、发火甚至打架,所有医护人员都压力巨大,没几个人愿意终生从事这个专业,往往是新入院的年轻医生经过几年专科训练后,再被派来急诊锻炼几年。然而,急诊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尤其是生命安全息息相关……”
基于这种深刻的认识,陈玉国教授作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副院长、急诊科主任和学科带头人,经过他多年的竭力推动和不断努力,已经使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科成为了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卫生部急危重症应急救治平台建设项目、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常委单位、山东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单位、山东省急诊医学质控中心主任委员单位、卫生部首批急诊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科室护理组是山东省“巾帼文明示范岗”。该科包括急诊门诊、抢救室、重症监护室、留观室、急诊手术室、急诊放射、急诊检验、急诊超声、胸痛中心、急诊内科和外科病房、中毒与职业病科以及山东大学急危重症医学研究所。急诊门诊包括各成人专业独立诊室(内、外、妇产、口腔、耳鼻喉、眼科、皮肤科等),固定编制医生40余人,并一直重点致力于四个主要方向:急性胸痛和心肺脑复苏、危重症、急诊创伤和急性中毒,并形成了以四个主要方向为特色,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紧密结合,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和一定国际影响的急危重症临床诊疗中心和研究基地。 (刘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