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3年第21期 > 正文
编号:12686157
针刺对神经可塑性影响的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7月25日 中国医药导报2013年第21期
     突触素P38是一种与突触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的钙结合糖蛋白,主要分布于突触小泡,其参与了突触囊泡的导入、转运和神经递质的释放、突触囊泡再循环和突触发生。突触素P38是突触前终末的特异性标志物,其密度和分布可用来检测突触的密度和分布,是突触重建和神经可塑性的重要标志之一,可以较好地反映神经系统对缺血损伤的可塑性,其机制在于酪氨酸激酶使突触素磷酸化,调节谷氨酸的释放以影响突触的可塑性。胚胎发育过程中突触素P38参与神经元的突触形成,其表达与突触的形成一致,故可作为突触发生的标志物。电针可以促进脑缺血模型大鼠缺血损伤区突触的密度,从而促进功能的恢复。

    生长相关蛋白和微管相关蛋白[27]均表达于神经元轴突和树突,两者均是神经可塑性的重要标志。生长相关蛋白在成熟神经组织中呈低水平表达,在神经系统发育期高表达于神经元轴突,且在轴突生长锥的含量最多。生长相关蛋白可介导轴突的定向生长,参与学习、记忆等过程。神经组织受到损伤、缺血死亡等情况下,机体自身可诱导生长相关蛋白基因表达,当建立新的突触联系后生长相关蛋白基因的表达量即迅速下降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10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