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3年第31期 > 正文
编号:12678779
变应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的统一性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1月5日 中国医药导报2013年第31期
     2 联系机制

    有研究[16-17]进行的两项激发试验显示,上、下呼吸道变应性疾病存在相似的病理改变,表现为相似的炎症细胞浸润,证实了上、下呼吸道变应性疾病之间存在联系。但从变应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ARIA)指南公布至今,关于两者之间的确切联系机制却一直没有有力的证据。两者之间可能的联系机制包括鼻腔保护功能的减弱、鼻后滴漏、鼻-支气管反射及系统性炎症反应等。

    2.1 鼻腔保护功能的减弱

    上、下呼吸道黏膜主要由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构成,因此,两者解剖学关系密切,被认为是一个连续的形体-功能实体[18]。呼吸道起于鼻、止于肺,鼻腔作为呼吸道的门户,主要负责对外界气体过滤及加温、加湿的功能,其对气管、肺泡内环境稳态的保护意义重大。AR患者变应原暴露后,黏膜肿胀及腺体分泌亢进,同时呼吸方式的改变,导致下气道直接暴露于各种物理、化学刺激及气传致敏原,最终引起下气道稳态的破坏,引发下气道炎症及BHR[19]。Ozturk等[20]探讨了季节性AR患者鼻毛密度与罹患BA的危险性,发现高密度鼻毛AR患者BA的发生率为16.7%,而低密度或无鼻毛AR患者BA的发生率高达44.7%,证实了鼻腔对下气道的保护作用。而Lundberg等[21]和Holden等[22]的研究显示,低于100 ppb的内源性NO能够扩张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组织血管同时显著改善其动脉氧合作用 ......
上一页1 2 3 4 5 6 7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8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