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正压鼻腔清洗器治疗慢性鼻炎鼻窦炎效果(4)
第1页 |
第6页 |
参见附件。
2.5 上呼吸道感染频率比较
治疗前两组上呼吸道感染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73,P > 0.05)。治疗两月后,试验组上感频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6.00,P < 0.05);试验组较治疗前上感频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0.02,P < 0.05),对照组上感频率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1.81,P > 0.05)。见表9。
表9 治疗前与治疗2个月后两组上呼吸道感染频率比较(%,x±s)
3 讨论
慢性鼻炎鼻窦炎是临床常见病,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及灰尘颗粒浸入定置鼻腔并引起进一步损害是导致该病主要病因,主要表现为鼻塞、脓涕、头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工作、生活及学习。
慢性鼻炎鼻窦炎多采用滴鼻剂、鼻腔喷雾剂、口服中西药物、激光、微波、射频、等离子及鼻内窥镜外科技术进行治疗。滴鼻剂以血管收缩剂为主要成分,通过收缩血管,缩减鼻腔容积,达到改善鼻腔、鼻窦通气及引流效果,暂时改善鼻部症状,由于鼻黏膜组织对药物反弹等副作用,该类药物不能长时间应用。鼻腔有加温、加湿、过滤等生理功能,下鼻甲是鼻腔的绿化带,微波、射频、等离子、激光等技术主要是对下鼻甲进行治疗,通过蛋白质变性,治疗区域变性组织脱落,扩大鼻腔容积,达到改善鼻腔通气及引流的效果,但变性鼻黏膜脱落的同时,其功能细胞及纤毛也受到严重损害,恢复后的鼻黏膜表面黏液毯及纤毛清除过滤功能也受到影响。若治疗过度,鼻腔过于宽敞,鼻腔通气量过大,进入鼻腔的空气就不能得到充分湿化、加温,从而产生鼻腔干燥、结痂、嗅觉下降、头痛头昏、主观鼻通气障碍等空鼻腔综合症表现[1]。
鼻内窥镜外科技术是近年来治疗慢性鼻炎鼻窦炎主要方法,疗效确切,但手术同时也去除了部分正常鼻腔结构,如钩突切除是大部分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第一步,近年来有很多学者报道采用钩突部分切除治疗慢性鼻炎鼻窦炎,对钩突全部切除提出了异议。临床实践中我们也发现,手术前副鼻窦开口已足够大,或手术已扩大了具有慢性炎症副鼻窦开口,但部分患者流涕症状仍不能完全消除;有一些慢性鼻窦炎患者手术时上颌窦口扩大明显,术后观察上颌窦外侧壁代偿性增生、黏膜肥厚,这些肥厚的上颌窦黏膜也会使上颌窦生理功能受到影响。
有研究表明,健康人中鼻道黏液纤毛系统输送功能明显低于总鼻道;慢性化脓性鼻窦炎、慢性肥厚性鼻炎、慢性单纯性鼻炎患者中鼻道黏液纤毛系统输送功能较健康人明显减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