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4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669667
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探讨(3)
http://www.100md.com 2014年2月15日 中国医药导报2014年第5期
     4.2 上巨虚的配伍应用

    上巨虚穴位、足阳明胃经的穴位,为大肠之下合穴,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位在大肠,因此上巨虚为治疗UC的重要穴位。临床研究表明,上巨虚穴可以明显地改善UC的临床症状,针刺有促进大、小肠功能正常化的作用,艾灸能增强胃肠黏膜的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和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炎症的吸收消散,甚至还能明显缩小溃疡面[25]。临床上还发现针刺上巨虚治疗术后肠麻痹的患者,可使单位时间内肠鸣音次数明显增加,肠蠕动增强从而有利于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

    4.3 天枢穴的配伍应用

    天枢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募穴。腑病取募,天枢穴有疏调肠腑、消食导滞、活血化瘀、止泻镇痛、理气通便作用。试验证明,针刺天枢穴和上巨虚穴后UC大鼠结肠黏膜的损伤得到明显改善[26-27]。

    综上所述,目前,针灸已开始逐渐被广泛应用于肠道疾病,对于UC的治疗,针灸治疗较柳氮磺吡啶及甲硝唑片更为有效,且避免了药物治疗带来的诸多副反应。UC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针对目前普遍认可的免疫因素及精神神经因素,大量的临床及实验证明针灸对免疫因素及神经因素确有明显的疗效。针灸的刺激信息主要是通过神经传导通路。当刺激信息传递给免疫系统,则会导致,抗炎因子与促炎因子恢复平衡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7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