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我国儿童健康成长构建良好就医环境(2)
此外,李秋代表还建议加大研究经费投入,重点扶持儿童疾病普查及治疗技术公关研究,以及加大对儿童食品、物品,包括玩具、文具、生活用品等的质量监督,而且,儿童食品也必须标出营养要素含量比例。
倡议发展第三方医学诊断服务
据李秋代表介绍,从事第三方医学诊断服务的独立医学实验室可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以及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设备走向自动化、服务项目趋于多样化,医学检验服务行业日趋成熟。从美国以及我国沿海地区取得的经验来看,发展第三方医学诊断服务具有以下特殊作用:一是有利于整合资源,提升资源利用效益。目前,多数医疗检验设备主要由政府采购和公立医院投入;但一些医院采购后,使用率不高,导致财力、人力、物力的浪费。而引进建立区域性第三方医学诊断中心,承担三甲医院以下的检验业务外包,则可以缓解政府投入压力,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投入,减轻大型医院的就诊压力,降低整体医疗成本。有资料显示,美国第三方医学诊断可检测的项目接近四千项,检验外包业务占到总体比重的40%。据《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迪安诊断相关设备直接向厂家采购,平均采购成本比公立医院下降了50%。二是有利于拓展平台,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第三方医学诊断服务可以促进医疗体制改革,通过引入市场机制,以第三方提升公信力,以第三方打破垄断,破除利益链条,促使公立医疗机构回归公益属性,并用市场的手段促使医院降低成本,提升服务水平。基层医疗服务机构依托第三方医学诊断服务,还可以缓解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相关设备“采购难”和患者病症“诊断难”的问题,让病人能就近享受高质量的检验诊断服务,避免了长途奔波和转院之苦,这样就可以有效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问题。三是有利于壮大产业,提升产品竞争能力。第三方医学诊断服务本身具有产学研联盟性质,可以促进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通过支持药品、医疗器械和其他相关健康产品的研发制造和应用,提升健康产业自主知识产权占比。有资料显示,美国健康服务业规模占其GDP超过17%,其他经合组织成员国一般达到10%左右,而据《2013-2017年中国独立医学实验室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我国第三方医学诊断服务所占市场份额,却不足2%。
通过调研,李秋代表发现,目前我国第三方医学诊断服务主要存在三方面障碍。一是服务能力有待提升。该行业目前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服务范围主要集中在区域性中心城市,一些偏远地区尚未开设服务网点;服务的内容主要是参与公共卫生事业的“两癌筛查”等,社会化医疗诊断服务体系尚未形成。二是发展环境有待宽松。医院怕影响自身利益,存在抵触情绪。主管部门为保护医院利益,往往对外来的、民营的医疗服务存在戒心,支持不够,相关费用报销难。第三方医学诊断的费用尚难直接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现有的第三方医学诊断费只能通过业务外包的方式由医院代收,其中包含了比例不低的医院提成,不利于诊断费用的降低。社会对第三方医学诊断知之甚少,病人诊断过分倚重医院,社会认同度不高。一些医院为了升级达标而建设对应的诊断机构,不得不重复投入,这为建立区域性医学检验中心带来了更多的障碍。三是政策扶持有待强化。由于第三方医学诊断服务属于一个新的领域,政府在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举措中,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予以支持,独立医学实验室尚难以取得与公立医疗机构一样的待遇,在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对社会企业提供专项支持等方面还未能一视同仁。
为此,李秋代表建议将第三方医学诊断纳入医疗卫生事业体系。一是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的相关要求,将发展第三方医学诊断纳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中,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医学诊断服务,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做大做强独立实验室。二是相关部门应督促构建医学诊断共享互认体系,在坚持标准、严格规范的前提下,实现独立实验室与医疗机构医学诊断的相互补充和支持。三是及时出台规范和支持第三方医学诊断服务意见,明确独立医学诊断实验室主体性质、服务范围、服务对象和服务规程,以保证第三方医学诊断服务走上规范、有序的发展道路,合法、有序、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
同时,李秋代表还建议政府加大对第三方医学诊断服务的扶持力度。一是支持项目的普及与推广,如支持独立实验室参与先天性疾病的产前诊断,参与医患调解、司法诊断等项目,提升医学诊断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二是按照《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等政策,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将独立医学实验室纳入新兴产业予以扶持。三是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建议将第三方医学诊断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在政府购买服务采购产品、服务和工程等方面,对第三方机构一视同仁。
此外,李秋代表还支持做大做强医学诊断服务产业集群。一是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将医学诊断列为健康产业的重点产业,不断提高健康服务业在产业中的占比以及医学诊断在医疗服务中的占比。二是进一步整合公立医院和第三方医学诊断资源,采取股份制等方式,在区域性中心城市设立医学检验中心,在周边区县及乡镇建立分中心和服务站,健全服务体系。三是在土地规划、市政配套、机构准入、人才引进、执业环境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和倾斜,拉长医学诊断服务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打造更具影响力的品牌。四是加大科技投入,完善科技中介体系,鼓励企业与高校、医疗机构结成联盟,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提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学诊断设备、材料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和国际竞争力。
把HIV病毒初筛检测
纳入常规体检项目
在采访中,李秋代表还指出,当前我国新增艾滋病病毒(HIV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人数年年上升。调查发现,截至2013年11月,云南省各级医疗机构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居全国之首,四川、广东、重庆等省、市、区的艾滋病疫情也相当严重。
“艾滋病疫情在我国各省市都比较严重,防艾形势严峻。”李秋代表说,艾滋病病毒潜伏时间长,HIV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10年左右,有的长达20年之久,需要专门检测才能发现是否患病。目前,我国常规的体检中没有将艾滋病检测纳入,使更多的艾滋病患者没能及早发现,延误了治疗,这也不利于艾滋病的防控。常规的体检项目除内、外、五官、透视、心脑电图等项目外,在实验室对血液的检查只有肝肾、血脂、血糖、血尿等科目,没有对HIV病毒的筛查。
据此,李秋代表建议把HIV病毒初筛检测纳入常规体验项目,提醒参加日常体检中的高危人群自愿选择,但不能作为入职体检的项目;除国家特别规定以外,更不得以此项目结果,作为是否能够入职的依据。
李秋代表还认为,国家对HIV病毒的初筛检测应实行免费政策。目前针对HIV的检验,在疾控中心是免费的,但在普通医院还没有普遍开展。此外,对HIV的检验结果,也应采取必要的保密措施,必须保护患者的隐私,以防对患者的生活带来困扰。 (王霞)
倡议发展第三方医学诊断服务
据李秋代表介绍,从事第三方医学诊断服务的独立医学实验室可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以及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设备走向自动化、服务项目趋于多样化,医学检验服务行业日趋成熟。从美国以及我国沿海地区取得的经验来看,发展第三方医学诊断服务具有以下特殊作用:一是有利于整合资源,提升资源利用效益。目前,多数医疗检验设备主要由政府采购和公立医院投入;但一些医院采购后,使用率不高,导致财力、人力、物力的浪费。而引进建立区域性第三方医学诊断中心,承担三甲医院以下的检验业务外包,则可以缓解政府投入压力,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投入,减轻大型医院的就诊压力,降低整体医疗成本。有资料显示,美国第三方医学诊断可检测的项目接近四千项,检验外包业务占到总体比重的40%。据《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迪安诊断相关设备直接向厂家采购,平均采购成本比公立医院下降了50%。二是有利于拓展平台,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第三方医学诊断服务可以促进医疗体制改革,通过引入市场机制,以第三方提升公信力,以第三方打破垄断,破除利益链条,促使公立医疗机构回归公益属性,并用市场的手段促使医院降低成本,提升服务水平。基层医疗服务机构依托第三方医学诊断服务,还可以缓解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相关设备“采购难”和患者病症“诊断难”的问题,让病人能就近享受高质量的检验诊断服务,避免了长途奔波和转院之苦,这样就可以有效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问题。三是有利于壮大产业,提升产品竞争能力。第三方医学诊断服务本身具有产学研联盟性质,可以促进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通过支持药品、医疗器械和其他相关健康产品的研发制造和应用,提升健康产业自主知识产权占比。有资料显示,美国健康服务业规模占其GDP超过17%,其他经合组织成员国一般达到10%左右,而据《2013-2017年中国独立医学实验室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我国第三方医学诊断服务所占市场份额,却不足2%。
通过调研,李秋代表发现,目前我国第三方医学诊断服务主要存在三方面障碍。一是服务能力有待提升。该行业目前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服务范围主要集中在区域性中心城市,一些偏远地区尚未开设服务网点;服务的内容主要是参与公共卫生事业的“两癌筛查”等,社会化医疗诊断服务体系尚未形成。二是发展环境有待宽松。医院怕影响自身利益,存在抵触情绪。主管部门为保护医院利益,往往对外来的、民营的医疗服务存在戒心,支持不够,相关费用报销难。第三方医学诊断的费用尚难直接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现有的第三方医学诊断费只能通过业务外包的方式由医院代收,其中包含了比例不低的医院提成,不利于诊断费用的降低。社会对第三方医学诊断知之甚少,病人诊断过分倚重医院,社会认同度不高。一些医院为了升级达标而建设对应的诊断机构,不得不重复投入,这为建立区域性医学检验中心带来了更多的障碍。三是政策扶持有待强化。由于第三方医学诊断服务属于一个新的领域,政府在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举措中,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予以支持,独立医学实验室尚难以取得与公立医疗机构一样的待遇,在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对社会企业提供专项支持等方面还未能一视同仁。
为此,李秋代表建议将第三方医学诊断纳入医疗卫生事业体系。一是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的相关要求,将发展第三方医学诊断纳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中,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医学诊断服务,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做大做强独立实验室。二是相关部门应督促构建医学诊断共享互认体系,在坚持标准、严格规范的前提下,实现独立实验室与医疗机构医学诊断的相互补充和支持。三是及时出台规范和支持第三方医学诊断服务意见,明确独立医学诊断实验室主体性质、服务范围、服务对象和服务规程,以保证第三方医学诊断服务走上规范、有序的发展道路,合法、有序、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
同时,李秋代表还建议政府加大对第三方医学诊断服务的扶持力度。一是支持项目的普及与推广,如支持独立实验室参与先天性疾病的产前诊断,参与医患调解、司法诊断等项目,提升医学诊断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二是按照《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等政策,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将独立医学实验室纳入新兴产业予以扶持。三是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建议将第三方医学诊断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在政府购买服务采购产品、服务和工程等方面,对第三方机构一视同仁。
此外,李秋代表还支持做大做强医学诊断服务产业集群。一是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将医学诊断列为健康产业的重点产业,不断提高健康服务业在产业中的占比以及医学诊断在医疗服务中的占比。二是进一步整合公立医院和第三方医学诊断资源,采取股份制等方式,在区域性中心城市设立医学检验中心,在周边区县及乡镇建立分中心和服务站,健全服务体系。三是在土地规划、市政配套、机构准入、人才引进、执业环境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和倾斜,拉长医学诊断服务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打造更具影响力的品牌。四是加大科技投入,完善科技中介体系,鼓励企业与高校、医疗机构结成联盟,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提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学诊断设备、材料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和国际竞争力。
把HIV病毒初筛检测
纳入常规体检项目
在采访中,李秋代表还指出,当前我国新增艾滋病病毒(HIV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人数年年上升。调查发现,截至2013年11月,云南省各级医疗机构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居全国之首,四川、广东、重庆等省、市、区的艾滋病疫情也相当严重。
“艾滋病疫情在我国各省市都比较严重,防艾形势严峻。”李秋代表说,艾滋病病毒潜伏时间长,HIV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10年左右,有的长达20年之久,需要专门检测才能发现是否患病。目前,我国常规的体检中没有将艾滋病检测纳入,使更多的艾滋病患者没能及早发现,延误了治疗,这也不利于艾滋病的防控。常规的体检项目除内、外、五官、透视、心脑电图等项目外,在实验室对血液的检查只有肝肾、血脂、血糖、血尿等科目,没有对HIV病毒的筛查。
据此,李秋代表建议把HIV病毒初筛检测纳入常规体验项目,提醒参加日常体检中的高危人群自愿选择,但不能作为入职体检的项目;除国家特别规定以外,更不得以此项目结果,作为是否能够入职的依据。
李秋代表还认为,国家对HIV病毒的初筛检测应实行免费政策。目前针对HIV的检验,在疾控中心是免费的,但在普通医院还没有普遍开展。此外,对HIV的检验结果,也应采取必要的保密措施,必须保护患者的隐私,以防对患者的生活带来困扰。 (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