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4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2708894
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后脑卒中好发区组织液流动速率变化规律研究(4)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5日 朱凯 和清源 韩鸿宾
第1页

    参见附件。

     根据上述发现,本课题组在前期已成功证实脑细胞外间隙可作为神经系统给药的新途径。应用简单扩散给药方法成功的将已被“宣布死刑”的CDPC复活:脑间质途径给予胞二磷胆碱(0.0025 g/kg,50 mmol/L)后(该剂量只是腹腔给药的1/800),其对大脑中动脉永久栓塞的大鼠模型缺血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可持续12 h以上[10]。

    本研究证实在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后,脑卒中的好发区中丘脑区[22]的组织液流速明显下降,这将为进一步阐明其治疗卒中的确切机制奠定基础。

    在物理空间上来看,脑组织液位于脑细胞、血管壁构筑的组织间隙内。因此,组织液周围的任何因素都可能对脑组织液的产生、引流与清除产生影响。脑组织液包绕在脑细胞周围,其流速应该与邻近的脑细胞以及血管都有关系[23-24]。脑组织液被认为是神经元输送养料,运走代谢废物的重要方式,对于维持脑细胞微环境的稳定起重要的作用[25]。因此,从理论上,神经元的代谢率及兴奋状态会造成脑组织液的引流的变化,本研究也表明丘脑区脑组织液的引流速度快于尾状核区。同时,ECS的形态变化,如迂曲度的增加也是导致其流速下降的可能机制。Syková等[26]发现,在脑缺血区,由于细胞毒性水肿导致了ECS容积的下降和迂曲度以及陷阱的增加,而这些导致脑ECS的体积下降最高达75%。但是,本研究发现流速下降区域的脑细胞周围间隙的迂曲度并没有明显变化,因此,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后丘脑区的组织液流速下降并非由ECS的形态学变化造成。

    井穴刺络放血的生物效应有:刺破皮肤放血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