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对高脂大鼠模型血脂水平的影响及抗炎分子机制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4年6月5日
第1页 |
参见附件。
邱樑 李晟 姚琪 苏郁达 浙江省嵊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摘要】目的探讨在高脂血症大鼠模型中应用缬沙坦进行干预治疗对血脂的影响,并分析其抗炎分子机制。方法选取3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10只。A组为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B组和C组均为高脂血症模型组,两组均进食高脂饲料达8周,其中C组在第9周开始进行缬沙坦14 mg/(kg·d)药物灌肠处理,而B组则采取生理盐水灌肠。待喂养第8周末,采取三组大鼠内眦静脉血,检测其血脂水平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待第18周末(缬沙坦干预治疗10周后),利用2%戊巴比妥钠行腹腔麻醉后,采取三组大鼠心室内血液,检测血脂水平、血清炎症因子;并留取主动脉全长用于提取RNA,一部分用于HE染色观察动脉内膜的改变。结果第8周末,B、C两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B组:(10.18±2.06)、(1.71±0.25)mmol/L;C组:(9.32±2.22)、(1.74±0.39)mmol/L]明显高于A组[(2.07±0.43)、(1.12±0.26)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18周末,B、C两组的TC值[11.10±2.54)、(10.02±1.99)mmol/L]明显高于A组[(2.58±0.22)mmol/L],B组血清炎症因子hs-CRP、TNF-α、IL-6、IL-8[(166.11±21.09)mg/L、(1.55±0.18)μg/L、(166.85±54.37)ng/L、(410.22±29.27)ng/L]明显高于A组[(85.31±28.51)mg/L、(0.84±0.25)μg/L、(90.07±30.34)ng/L、(270.82±20.1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缬沙坦干预治疗10周后,C组血清中hs-CRP、TNF-α、IL-6[(98.25±12.77)mg/L、(1.18±0.30)μg/L、(92.26±29.37)ng/L]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缬沙坦干预治疗18周后,B组hs-CRP mRNA、TNF-αmRNA和IL-6 mRNA[(2.76±0.40)、(3.21±0.46)、(2.33±0.35)]明显高于A组[(1.00±0.04)、(1.01±0.03)、(1.02±0.03)]和C组[(2.76±0.40)、(3.21±0.46)、(2.33±0.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缬沙坦能够降低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的血脂水平,抑制促炎因子释放,在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发挥出可观的效果。
【关键词】 高脂大鼠 缬沙坦 血脂 炎症因子 效果
【基金】浙江省绍兴市农业与社会发展科技项目
【分类号】R589.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再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在日常饮食结构方面出现了极大的改变,其中高脂、高蛋白饮食逐渐占据了人们的饮食习惯[1]。而与此相伴行的是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率逐年攀升,AS又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所以如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457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