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4年第17期 > 正文
编号:12655138
杨洪涛教授治疗肾性蛋白尿经验举要(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6月15日 中国医药导报2014年第17期
     肾虚为病变之本,而肾藏精的功能有赖于肾之阴阳平衡,能否恰当补肾,是治疗蛋白尿的关键。肾阴虚者,每见乏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沉细或细数(左尺脉尤甚),杨洪涛教授常用二至丸合知柏地黄丸加减,以滋肾阴,降虚火。肾阳虚者,多见神疲乏力,形寒肢冷,腰部冷痛,舌淡或淡暗,舌体胖或有齿痕,苔白腻或白滑,脉沉迟(右尺脉尤甚),杨洪涛教授常在补肾阴的基础上加用附子、肉桂等温阳散寒之品,以助命门之火,所谓阳得阴助,则生化无穷;气阴两虚,证见面色萎黄,周身乏力,少气懒言,腰膝酸软,口干,舌略红苔薄有齿痕,脉沉细,予参芪地黄汤加减以益气养阴;伴颜面眼睑及(或)四肢浮肿者,合真武汤以温阳利水。

    肾之封藏,有赖土封,正如清·章虚谷云:“脾胃之能生化者,实由肾中元阳之鼓舞,而元阳以固密为贵,其所以能固密者又赖脾胃生化阴精以涵育耳[8]。”故杨洪涛教授临证用药强调补肾不忘健脾,常在补肾的基础上,加健脾之白术、山药、茯苓等。此外,杨洪涛教授强调,补肾当首辨阴阳,肾为先天之本,内藏元阴元阳,为水火之藏,若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气化失职,则水湿泛溢,精微下泄,蛋白渗漏。经多年临床观察发现,素体阳虚者鲜而有之,病邪久蕴而伤阳者较为多见,故临证补肾又以温补肾阳为要,用药首选附子之辈。在参阅古今医家临证应用附子的经验基础上,杨教授结合多年诊疗慢性肾脏病的临证体会,提出慢性肾脏病患者常见的“附子症”、“附子脉”、“附子舌”:①附子症:神疲,面色白,嗜卧欲寐,畏寒,四肢厥冷,尤其下半身或膝以下清冷,尿清,便溏等。②附子脉:脉微弱、沉伏、细弱,或脉突然浮大而空软无力。其中两尺脉沉细无力为应用附子的鉴别要点。③附子舌:凡舌淡胖、苔薄白或水滑或白腻,边有齿痕,或舌虽暗但舌质较嫩,多有津液,即舌无热象者,均为附子的使用指征。临证运用附子的指征又以舌脉最为关键, 针对主证,直切病机要处,有效控制肾性蛋白尿。此外,肾虚失于固涩,精微下泄,而精微物质的大量流失,又可导致正气亏虚日益严重,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杨洪涛教授在临证治疗蛋白尿时,强调补肾而不忘截流止涩,常以补肾与固涩相结合,加用金樱子、芡实、五味子、覆盆子、桑螵蛸等补肾固涩之品,以增疗效。

    2.2 脾气虚损,补脾强关

    中气下陷,不能升清降浊,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反而下流,尿中漏出即为蛋白尿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87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