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4年第32期 > 正文
编号:12635437
与超级病毒埃博拉“零距离”战斗(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1月15日 中国医药导报2014年第32期
     对患者实时远程监测

    当天上午8时20分许,记者跟随“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来到门诊大楼——大楼周围设置了警戒线,严密封锁进出道路,防止有人擅闯“禁区”。

    设在门诊大厅正中位置的接诊台由两张办公桌拼接而成,台面上摆满了各种英文病历和表格,一对洁白的屏风静静矗立在接诊台两侧,对病历柜、空调扇等物品进行了恰到好处的遮挡,为接诊环境平添了几分温馨与雅致。

    8时47分,一辆救护车拉着刺耳的警笛声由远及近呼啸而来。“转运留观患者的救护车马上进院!”治疗组组长牟劲松的对讲机传来门卫的报告。他告诉记者,所有患者都是当地埃博拉疫情指挥中心根据各留观中心的收治情况统一实施调配的,并由专门的救护车集中转运。

    车刚停稳,司机便从驾驶室跳下打开后车门,5名患者依次下车,其中一人晃悠着走了几步,便因体力不支躺倒在门诊大厅前的台阶上。

    “赶快接诊!”牟劲松当机立断。医护小组立即按照接诊流程展开工作,防控组对转运患者车辆进行消毒,护理组为患者分发口罩、测量体温,同时引导患者来到门诊大厅接诊台前。

    “姓名、年龄、有无接触史……”问诊时,患者隔着接诊台坐在医生对面的沙发椅上,中间保持着两米的安全距离。20多项病人信息,医生边问边记,每位患者平均接诊时间为10到15分钟。

    详细记录下患者信息,采集完病史,护士将他们一一领进病房,遵照医嘱从药房领取药物后,又一一送到患者床前,进行对症和支持治疗。与此同时,为每位患者佩戴上新型无线体温计,患者体温被连续发射到服务器,医护人员远程实时监测,通过热型曲线比对,实现对留观患者不间断的体温监护。

    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30多度的炎热天气,持续一个半小时的接诊工作,期间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稍微动几下,身体就立马被汗水浇透,衣服、头发紧紧地贴在身上、脸上,这对医护人员体力消耗很大。当大家回到缓冲区域时,浑身大汗淋漓,口罩、衣服全都湿透,连防水雨靴中也能倒出汗水来。每次脱下厚厚的防护服时,大家都深深体会到自由呼吸竟是如此的酣畅……

    留观患者:住单间隔离病房,全面加强教育管理

    留观中心内,先期展开的床位有40张,分设“疑似”和“确诊”两个病区。安装的远程监控设备不但实现工作人员缓冲区、接诊台、药房以及确诊患者病房等重点部位全覆盖,而且还可将污染区的病历资料传输到清洁区,确保病历资料的清洁和完整。

    被转运来的留观病人由于没经过实验室检测,无法判断哪些是疑似患者、哪些是确诊患者。接诊医生根据病情轻重和埃博拉相关症状等进行综合评估后,一律安排住单间隔离病房。“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有效预防交叉污染。”医疗保障组组长郭桐生告诉记者。

    据了解,医疗队每天安排护士为留观患者统一抽血进行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测,化验结果若是阳性即被确诊,若间隔三天、两次化验结果为阴性则被排除。

    “防止交叉感染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记者问。

    “很多患者对埃博拉病毒几乎一无所知,医护人员一旦离开,他们就会走出病房,有的甚至相互串门,使防控工作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防控组护士长王新华说,“通过单间隔离仅仅是防控交叉感染的一个方面,想要真正实现留观患者‘零交叉感染’,必须做深做细患者的教育管理工作。”

    为此,医疗队采取一系列举措,全面加强患者的教育管理,确保防控无死角——

    加强宣传教育。把埃博拉疫情的防控知识制作成卡通宣传画和温馨提示,张贴在病房的醒目位置,使患者掌握必要的防护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扎堆儿造成传染扩散。

    实施分类管理。对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患者,立即协调埃博拉疫情指挥中心转运到专门的治疗中心接受治疗;对两次检测结果为阴性者,则转运到社区医疗机构进行24小时留观;对死亡患者尸体由专人先进行消毒,然后装运尸袋和对房间终末消毒,联系塞方专门运尸队前来运走、掩埋。

    提供人文关怀。为每名患者免费提供餐饮和一次性杯子、卫生纸等日常用品,并配发一台收音机。患者出院时,先洗澡,全身消毒;为防止交叉感染,患者入院时所穿衣裤均不允许带出医院,院方为他们免费提供新的衣裤。

    清理环境卫生。每间病房配备了洗手液和消毒剂;保洁人员及时回收处理医疗废弃物,每天对病房、床单元和卫生间进行消毒;对患者呕吐物及时进行覆盖和消毒;对污染的医疗垃圾和阳性患者使用过的一次性物品,及时进行焚烧和掩埋。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中塞友好医院留观中心已累计接收埃博拉留观患者68人,确诊38人,出院18人。

    两地心连心:前方将士在战斗,后方人员作后盾

    在这个谈“埃”色变的特殊时期,当后方记者连线26岁的医疗队员黄云奎,问他参加任务害不害怕时,他的一句话着实让记者踏实了许多:“即使怕,也要上一线、往前冲,身肩‘使命’与‘责任’,何惧‘病毒’与‘传染’!”

    “前方援塞将士冒着生命危险,全力帮助西非抗击埃博拉,我们在后方要做他们的坚强靠山,不能让队员们有后顾之忧。”三〇二医院政委邢振湖说。于是,医院党委常委、科室领导利用休息时间纷纷走进队员家中,帮难解困。姬军生院长听说医疗队教导员孙捷的儿子突患急性荨麻疹,第一时间安排传染病专家对其进行诊治,直到痊愈出院。

    医院走访领导听说医疗队翻译王姝的孩子骨折了,队员熊峰的妻子怀孕了,都及时将温暖送到他们家中。为了让医疗队员家属放松身心,医院每天向家属们发送一条前方工作动态及队员平安的短信。队员家属汪芳欣慰地说:“知道丈夫在外平安无事,我就放心了!现在我能做的,只有照顾好家,不拖丈夫后腿,不让丈夫分心。”

    当远在塞拉利昂执行任务的医疗队员、三〇二医院妇产中心护士长王新华与丈夫通电话得知,自己身患重病的母亲在院领导的妥善安排下住进了医院,两名科室同事也正为她精心照料母亲时,感动之余,王新华流下了滚烫的热泪,她激动地说:“自古忠孝难两全,现在我虽然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但有机会能为祖国尽忠,就一定努力完成好祖国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在异国他乡的日子里,繁重的护理任务让医疗队员吴丹喘不过气来,只有在休息时她才拿出孩子的照片看看。后方记者连线问她想不想家、后不后悔?吴丹不无感慨地说:“虽然家里孩子还小,也很想孩子,但我不后悔,因为这个时候非洲人民更需要我,能有幸参加这次光荣的任务,很振奋很自豪!在我职业生涯中,能像白求恩一样去异国他乡救死扶伤,将是我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塞医疗队牢记祖国和人民的重托,精诚团结,勇于担当,不惧艰险,冲锋在前,日夜奋战在塞拉利昂埃博拉疫情防治前沿阵地,以过硬的技术和作风,向世界展示出了中国军人的风采,为深受疾疫之苦的塞拉利昂疫区人民筑起了一道疫情“防波堤”, 也赢得了世界人民的高度赞扬…… (刘志学等)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