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心尽力,托举中国西部介入之星(2)
帅杰教授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和研究后认为:“临床上有时要真正区分颈动脉闭塞病变时间是有难度的,临床起病的形式、侧支代偿血管的代偿程度、脑梗死的部位及范围、闭塞病变局部影像形态及特点都有助于我们得出结论。”
对于颈动脉闭塞病变的开通策略问题,帅杰教授从急、慢性两方面详细阐述说,首先,我们探讨一下“急性颈动脉闭塞病变的开通”问题。已有文献表明颈动脉的急性病变,即使是血栓栓塞,静脉溶栓的开通率几乎为零。因此,一旦明确为急性期颈动脉闭塞,除考虑动脉接触溶栓外,还应考虑颈动脉的机械开通,包括拉栓、取栓、血栓碎吸及辅助支架置入颈动脉成形。从患者安全考虑,为防止开通过程中颈动脉颅内段发生栓塞事件,在有颈动脉远端保护装置——保护伞或远端闭塞球囊,或近端保护装置——MOMA或闭塞球囊的保护下进行开通,能大大提高开通的安全性。另外,急性颈动脉闭塞的患者在急性期往往伴有精神症状或躁动不合作,给予适当的镇静或麻醉,对提高开通率也是有帮助的。
“其次,我们探讨一下‘慢性闭塞病变的开通’问题。对于远端完全不显影的颈动脉闭塞病变,实施开通多是无效的甚至是危险的,其中动脉夹层形成或动脉穿通出血是常见并发症。”帅杰教授继续解析说,慢性闭塞病变开通的较为安全合理的开通策略是:一、血管影像学能显示闭塞远端血管床的存在;二、最好要有EPD放置或着陆的血管段;三、微导管辅助的微导丝闭塞段通过开通技术是关键;四、选择有独立导丝系统的EPD——如Abbott NAV6、EV3 Spider;五、小球囊到大球囊的分次预扩;六、支架置入;七、球囊后扩,这需要选择性地根据情况而定。
“总之我认为,颈动脉闭塞病变的开通是一项需要考虑到多方面因素的系统工程。介入开通技术及介入材料的选择、对开通并发症的预判及处理均对脑血管病介入医师的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谈到这里,帅杰教授归结说。
让更多的“学术之星”在西部闪烁
话题回到由帅杰教授出任大会主席的“中国西部卒中介入会议”上,他感慨地说:“从2004年开始至今,已经是第十届了,这么多年走过来,令我比较欣慰的是,经过我们的努力,有更多的神经内科医生慢慢地在理解脑血管病的理念,并开始关注脑血管。这种关注可能来自不同的层面,比如TCD、血管B超、微分子、CTA、MRA或者脑血流灌注。总之,他们对脑血管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也随着一届接一届的会议变得越来越高……”
“从另一个角度讲,过去的10年,也是中国乃至世界缺血性卒中介入诊疗飞速发展的10年。过去的10年,是我们对缺血性脑卒中介入诊疗从探索走向规范的10年。”帅杰教授展开话题说:“在过去的10年中,我们在技术上完成了从简单的脑血管造影到CTO病变开通、从简单的静脉、动脉溶栓到机械取栓再通的飞跃;在术前评估上完成了从单纯依赖责任血管狭窄程度到采用多模式神经血管影像进行术前评估的理性思考和探讨;在介入材料上完成了从简单的使用到有针对性的使用及提出改良建议的突破,在理论上从一味的接受国外大型实验研究结果到提出质疑和发表自己研究观点的超越。”
谈到这里,帅杰教授加重语气说:“过去的10年,更是我们西部广大卒中介入工作者辛勤工作和不懈努力的10年。我们通过举办学术会议,也一直在为此而努力。2014年4月20日,第十届中国西部卒中介入会议在美丽的山城重庆召开。此前的4月18日,我们还举办了‘第十届脑血管病介入诊疗学习班’;4月19日,我们又举办了‘第十届中国西部卒中介入护理论坛’和‘青年介入医师发展论坛’;这些活动是作为‘中国西部卒中介入会议’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分会场举行的。通过多年来类似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我们欣喜地看到,一大批‘西部卒中介入之星’,已经活跃在国内卒中介入的学术舞台上。未来,我和我的同仁们还将为我国西部卒中介入学术事业的发展而不懈努力!”
采访前记者了解到,帅杰教授所供职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介入中心,是“重庆市脑血管病及介入诊疗学”重点学科,也是国内最早开展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诊断、治疗的单位之一。他作为科室负责人及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方面投注了大量心血,那么,在学科建设方面,他们近年来取得了哪些进展,获得了哪些成就?
问及此话题,帅杰教授谦逊而又简要地介绍说:“我们从2001年开始进入神经内科介入领域。在过去十多年的过程中,我们学习放射性介入的概念及心内冠脉介入领域里规范介入的概念。在脑血管方面的介入,我们从单纯的静脉溶栓到动脉溶栓、从颅外支架到颅内支架,到慢性闭塞病变的支架诊疗,一步一步地脚踏实地向前迈进;在慢性闭塞病变方面,我们还做了很多规范化的治疗和随访。我们在不断用我们的经验,通过举办学术会议、参加学术会议等方式和渠道,去影响其他的神经科的脑血管病大夫和脑血管病介入的大夫,共同为我国西部本领域的学科发展不懈努力着……”
采访到最后,帅杰教授坦言:“在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认识到,我们目前还没有开展脑血管病介入诊疗的大型对照研究,也缺乏针对中国人自己的脑血管病介入诊疗的循证医学证据。在制定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指南时,我们还只能参照国外的研究结果。另外,我们还没有建立系统的介入技术培训机制和完善的介入医师资质认证体系,使得这一技术在行业内外成为争论的焦点。为此,我们的广大卒中介入工作者应该联合起来,开展我们自己的大型卒中介入诊疗对照研究,建立规范的卒中病介入技术培训机制,制定可行的介入医师资格认证体系,使西部卒中介入朝着合理、有序的方向发展,造福广大患者……”
专家简介
帅杰,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系中华医学会重庆市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重庆市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重庆市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委会全国委员、“中国西部卒中介入会议(WSIC)”发起人和主办者;兼任中华医学会重庆市神经病学专委会脑血管病介入学组副组长、全军脑血管病介入学组副组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委会脑血管病介入学组副组长、国家卫计委神经介入诊疗技术管理专家工作组成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神经介入专委会主任委员、 《Stroke杂志中文版》等多家专业学术期刊编委;自2000年起从事脑血管病的影像、脑血管超声、TCD诊断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诊断与治疗。 (刘志学)
对于颈动脉闭塞病变的开通策略问题,帅杰教授从急、慢性两方面详细阐述说,首先,我们探讨一下“急性颈动脉闭塞病变的开通”问题。已有文献表明颈动脉的急性病变,即使是血栓栓塞,静脉溶栓的开通率几乎为零。因此,一旦明确为急性期颈动脉闭塞,除考虑动脉接触溶栓外,还应考虑颈动脉的机械开通,包括拉栓、取栓、血栓碎吸及辅助支架置入颈动脉成形。从患者安全考虑,为防止开通过程中颈动脉颅内段发生栓塞事件,在有颈动脉远端保护装置——保护伞或远端闭塞球囊,或近端保护装置——MOMA或闭塞球囊的保护下进行开通,能大大提高开通的安全性。另外,急性颈动脉闭塞的患者在急性期往往伴有精神症状或躁动不合作,给予适当的镇静或麻醉,对提高开通率也是有帮助的。
“其次,我们探讨一下‘慢性闭塞病变的开通’问题。对于远端完全不显影的颈动脉闭塞病变,实施开通多是无效的甚至是危险的,其中动脉夹层形成或动脉穿通出血是常见并发症。”帅杰教授继续解析说,慢性闭塞病变开通的较为安全合理的开通策略是:一、血管影像学能显示闭塞远端血管床的存在;二、最好要有EPD放置或着陆的血管段;三、微导管辅助的微导丝闭塞段通过开通技术是关键;四、选择有独立导丝系统的EPD——如Abbott NAV6、EV3 Spider;五、小球囊到大球囊的分次预扩;六、支架置入;七、球囊后扩,这需要选择性地根据情况而定。
“总之我认为,颈动脉闭塞病变的开通是一项需要考虑到多方面因素的系统工程。介入开通技术及介入材料的选择、对开通并发症的预判及处理均对脑血管病介入医师的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谈到这里,帅杰教授归结说。
让更多的“学术之星”在西部闪烁
话题回到由帅杰教授出任大会主席的“中国西部卒中介入会议”上,他感慨地说:“从2004年开始至今,已经是第十届了,这么多年走过来,令我比较欣慰的是,经过我们的努力,有更多的神经内科医生慢慢地在理解脑血管病的理念,并开始关注脑血管。这种关注可能来自不同的层面,比如TCD、血管B超、微分子、CTA、MRA或者脑血流灌注。总之,他们对脑血管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也随着一届接一届的会议变得越来越高……”
“从另一个角度讲,过去的10年,也是中国乃至世界缺血性卒中介入诊疗飞速发展的10年。过去的10年,是我们对缺血性脑卒中介入诊疗从探索走向规范的10年。”帅杰教授展开话题说:“在过去的10年中,我们在技术上完成了从简单的脑血管造影到CTO病变开通、从简单的静脉、动脉溶栓到机械取栓再通的飞跃;在术前评估上完成了从单纯依赖责任血管狭窄程度到采用多模式神经血管影像进行术前评估的理性思考和探讨;在介入材料上完成了从简单的使用到有针对性的使用及提出改良建议的突破,在理论上从一味的接受国外大型实验研究结果到提出质疑和发表自己研究观点的超越。”
谈到这里,帅杰教授加重语气说:“过去的10年,更是我们西部广大卒中介入工作者辛勤工作和不懈努力的10年。我们通过举办学术会议,也一直在为此而努力。2014年4月20日,第十届中国西部卒中介入会议在美丽的山城重庆召开。此前的4月18日,我们还举办了‘第十届脑血管病介入诊疗学习班’;4月19日,我们又举办了‘第十届中国西部卒中介入护理论坛’和‘青年介入医师发展论坛’;这些活动是作为‘中国西部卒中介入会议’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分会场举行的。通过多年来类似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我们欣喜地看到,一大批‘西部卒中介入之星’,已经活跃在国内卒中介入的学术舞台上。未来,我和我的同仁们还将为我国西部卒中介入学术事业的发展而不懈努力!”
采访前记者了解到,帅杰教授所供职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介入中心,是“重庆市脑血管病及介入诊疗学”重点学科,也是国内最早开展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诊断、治疗的单位之一。他作为科室负责人及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方面投注了大量心血,那么,在学科建设方面,他们近年来取得了哪些进展,获得了哪些成就?
问及此话题,帅杰教授谦逊而又简要地介绍说:“我们从2001年开始进入神经内科介入领域。在过去十多年的过程中,我们学习放射性介入的概念及心内冠脉介入领域里规范介入的概念。在脑血管方面的介入,我们从单纯的静脉溶栓到动脉溶栓、从颅外支架到颅内支架,到慢性闭塞病变的支架诊疗,一步一步地脚踏实地向前迈进;在慢性闭塞病变方面,我们还做了很多规范化的治疗和随访。我们在不断用我们的经验,通过举办学术会议、参加学术会议等方式和渠道,去影响其他的神经科的脑血管病大夫和脑血管病介入的大夫,共同为我国西部本领域的学科发展不懈努力着……”
采访到最后,帅杰教授坦言:“在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认识到,我们目前还没有开展脑血管病介入诊疗的大型对照研究,也缺乏针对中国人自己的脑血管病介入诊疗的循证医学证据。在制定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指南时,我们还只能参照国外的研究结果。另外,我们还没有建立系统的介入技术培训机制和完善的介入医师资质认证体系,使得这一技术在行业内外成为争论的焦点。为此,我们的广大卒中介入工作者应该联合起来,开展我们自己的大型卒中介入诊疗对照研究,建立规范的卒中病介入技术培训机制,制定可行的介入医师资格认证体系,使西部卒中介入朝着合理、有序的方向发展,造福广大患者……”
专家简介
帅杰,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系中华医学会重庆市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重庆市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重庆市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委会全国委员、“中国西部卒中介入会议(WSIC)”发起人和主办者;兼任中华医学会重庆市神经病学专委会脑血管病介入学组副组长、全军脑血管病介入学组副组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委会脑血管病介入学组副组长、国家卫计委神经介入诊疗技术管理专家工作组成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神经介入专委会主任委员、 《Stroke杂志中文版》等多家专业学术期刊编委;自2000年起从事脑血管病的影像、脑血管超声、TCD诊断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诊断与治疗。 (刘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