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4年第36期 > 正文
编号:12630607
中医药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2月25日 中国医药导报2014年第36期
     1.2.2 病机认识 外感六淫、饮食不当、情志刺激等影响肺、脾、肾的气化功能,水液停聚,凝而成痰。情志不遂,气郁化火伤阴,或肝肾阴虚,阴不制阳,阳亢化风,从而出现肝风内动的表现。痰随气而流窜全身,蒙蔽心神,可发为癫、狂、痴、痫等病。多发性抽动症以肌肉不自主抽动为主要临床表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百病多为痰作祟”,故致病因素多责之于风、痰。刘昌艺等[7]认为本病的致病因素是风、痰,“风胜则动”,“风为阳邪,善行数变”,“怪病多责之于痰”,故而风痰窜动于脏腑、经络可致抽搐瘛疭,痰阻气道咽喉则喉间痰鸣怪叫,抽动反复。“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从而认为本病的发病与五脏皆有关,本源在肝,病发于肺,为风痰鼓动,横窜经隧,阳亢有余,阴静不足,阴阳平衡失制所致。小儿生理特点“肝常有余,肾常虚,肝阳易亢,心常有余,脾常虚”,决定了多发性抽动症患儿易出现心肝亏虚、肝肾亏虚等虚候。李安源认为小儿肾阴常虚,无以制约肝阳,阴虚阳亢,虚风内动,脾虚易聚湿生痰,风痰相携,阻滞脏腑经络出现抽动[8]。故而临床从“虚、风、痰、火”辨证论治。李继君等[9]通过对126例多发性抽动症患儿一般资料、主要临床症状及辨证分型进行统计基础上,发现其病机表现为风、痰、瘀、火,证型以心肝亏虚、虚风内动型及肝肾亏虚、阳亢风动型最为常见,治疗原则为滋阴潜阳、平肝熄风。郝宏文等[10]临床统计757次诊次中,脾虚肝亢334例次,占44.12%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4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