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胸前后超声引导胸椎旁间隙阻滞的镇痛效果比较(3)
3 讨论
胸椎旁间隙是位于胸椎两侧的楔形区域,后壁为肋横韧带,前外侧壁为胸膜及胸内筋膜,内侧壁为椎体、椎间孔及椎间盘。胸椎旁间隙向外与肋间隙相通,向内与硬膜外腔连接并经硬膜外腔与对侧胸椎旁间隙相通,向上向下与相邻节段的胸椎旁间隙相通。其内走行了肋间神经、脊神经后支、肋间动静脉、交通支及交感链[6-8]。
胸椎旁间隙阻滞方法早在1906年就已由Selheim等提出[6],直到1979年Eason等[9]的报道才使胸椎旁间隙阻滞慢慢进入人们的视线。由于盲法穿刺定位胸椎旁间隙不确切,且易穿透胸膜造成气胸,限制了胸椎旁间隙阻滞在临床的广泛使用。2000年,Pusch等[10]率先将超声技术用于胸椎旁间隙阻滞,提高了胸椎旁间隙阻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使得超声引导下单次或连续胸椎旁间隙阻滞技术得以推广。已有大量研究证实,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间隙阻滞安全有效,可用于乳腺手术、开胸手术、肾及输尿管手术等胸腹壁手术的麻醉和镇痛[7,11]。尤其对于开胸手术,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间隙阻滞镇痛效果确切、操作简便、对循环干扰小、安全性高,已逐渐取代胸段硬膜外阻滞镇痛,成为开胸手术术后镇痛的主要方法[4,12-13]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76 字符。
胸椎旁间隙是位于胸椎两侧的楔形区域,后壁为肋横韧带,前外侧壁为胸膜及胸内筋膜,内侧壁为椎体、椎间孔及椎间盘。胸椎旁间隙向外与肋间隙相通,向内与硬膜外腔连接并经硬膜外腔与对侧胸椎旁间隙相通,向上向下与相邻节段的胸椎旁间隙相通。其内走行了肋间神经、脊神经后支、肋间动静脉、交通支及交感链[6-8]。
胸椎旁间隙阻滞方法早在1906年就已由Selheim等提出[6],直到1979年Eason等[9]的报道才使胸椎旁间隙阻滞慢慢进入人们的视线。由于盲法穿刺定位胸椎旁间隙不确切,且易穿透胸膜造成气胸,限制了胸椎旁间隙阻滞在临床的广泛使用。2000年,Pusch等[10]率先将超声技术用于胸椎旁间隙阻滞,提高了胸椎旁间隙阻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使得超声引导下单次或连续胸椎旁间隙阻滞技术得以推广。已有大量研究证实,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间隙阻滞安全有效,可用于乳腺手术、开胸手术、肾及输尿管手术等胸腹壁手术的麻醉和镇痛[7,11]。尤其对于开胸手术,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间隙阻滞镇痛效果确切、操作简便、对循环干扰小、安全性高,已逐渐取代胸段硬膜外阻滞镇痛,成为开胸手术术后镇痛的主要方法[4,12-13]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7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