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5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619134
为盲者重燃生命之灯(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2月25日 中国医药导报2015年第6期
     青光眼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其所引起的视功能损伤是不可逆的,后果极为严重。一般而言,青光眼是不能预防的,但早期发现、合理治疗,绝大多数患者还是可以终生保有视功能的。而在许多美文中,我们也经常能够读到“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之类的句子,那么,如果一个人的视功能出现了问题,大约就等于“心灵的窗户”蒙了尘、或者完全被黑暗遮蔽了。青光眼患者的病程,很像“心灵的窗户”由蒙尘到完全黑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患者能够遇到一位良医,以其高超的医术为他们及时地“擦执灰尘”、“驱散黑暗”,那么,这位良医就无疑是为患者送去光明的“天使”,为盲者重燃了生命之灯,再度照亮了患者那“蒙尘的心灵”。

    ——硕士研究生导师、石家庄市第一眼科医院副院长唐广贤教授,就是这样一位眼科良医。他从医20多年来,凭着其深厚的临床技能和学术积淀,让燕赵大地乃至全国各地的一万多名青光眼患者重见了光明!他不仅对难治性、复杂性和先天性青光眼的治疗技术精湛,在理论研究上也有十分突出的贡献,而且还对各种类型的青光眼早期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执业过程中留下很多美好回忆

    采访一开始,唐广贤教授就以充满诗意的语言说:“古人说,眼为万物之鉴,观眼之善恶,可见神之清浊。从外表上看,眼球有大小黑白之分,眼窝有深浅长短之别,眼神也有喜怒、坚怯、明暗之色;但在我们眼科医生的认知中,每个人的眼睛都是由眼球、眼睑、泪器和眼肌组成的视觉器官。”

    唐广贤教授的专业研究方向主要是青光眼和白内障,因此,他首先向记者介绍了有关青光眼这一疾病的背景资料:青光眼是指眼内压间断或持续升高的一种眼病,持续的高眼压可以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带来损害,如不及时治疗,视野可以全部丧失而至失明。青光眼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是第一位不可逆性致盲因素。总人群发病率大约为1%,45岁以后为2%。据国际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全球约有7000万青光眼患者;因青光眼而致双目失明者,占全部盲人总数的一半,在发展中国家有90%的患者。在我国,青光眼也是主要致盲原因之一。这种疾病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也逐渐增高,60岁以上的人群青光眼的患病几率可达3%;如果年龄高于80岁,患病几率则会更高,甚而可上升至10%。

    唐广贤教授还介绍说,这一疾病之所以叫“青光眼”,是因罹患此病者以光线照射可见瞳孔有青色之反光而得名;但在发病初期,患者往往对它一无所知。

    1989年自河北医科大学毕业后,唐广贤被分到邢台眼科医院工作。谈及他选择“为青光眼患者驱散黑暗”这一专业的往事时,唐广贤教授说他“对当年的选择十分欣慰,因为这么多年来,我从患者身上,感受到了这一职业所带给我的诸多美好的回忆”。

    唐广贤教授所说的“美好的回忆”,在他曾接诊的一名姓陈的小患者身上体味得最为深刻。

    在青光眼的疾病谱中,“先天性青光眼”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带来的打击往往是最大的,因为任何一个孩子都承载着全家人的希望和未来。如果孩子一出生,发现是一名先天性青光眼的患儿,可以想象,家人该有多么沮丧、多么失望!但这样的不幸,就被河北省柏乡县的一个陈姓人家遇到了——陈宝宝(化名)出生第二天,就被县医院的医生发现是一名当地俗称“牛眼”的先天性青光眼患儿!

    因为陈宝宝还是新生儿,手术麻醉确实风险极大,当地医生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北京的大医院就诊。随后宝宝的父母就带着他去北京某大医院看病,但一家三口在北京等了两个月,那家大医院的医生仍是那句重复了无数遍的话:“孩子太小了,手术风险很大,再观察观察吧。”

    小宝宝的母亲十分失望也十分忧愁地回到了家乡,经人介绍找到了唐广贤教授。经过认真的检查诊断,唐广贤心里也很清楚,这么小的孩子,手术风险的确很高,不确定因素也很多;客观地讲,手术成功的几率确实很低,而且术后眼压反复的可能性又极大,既然北京大医院的权威专家都推手了,如果把病人推出去,别人也不会说什么。但唐广贤看到小宝宝父母那焦急、渴望而又无助的眼神,再三斟酌后,还是把小宝宝收治入院了。

    在此之前,科里从来没有收治过这么小的青光眼患儿,因此,光有悲悯、同情之心,对于医生而言,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所以,唐广贤在查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又经过精心的准备后,给小宝宝做了外路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手术。术后一周,小宝宝的眼压不仅降了下来,而且也有了光感。可是随着宝宝的生长,手术区开始瘢痕化,眼压又开始升高;此后,在小宝宝术后6个月、1岁、1岁半时,唐广贤又分别为他做了三次小梁切除手术。当时唐教授心里非常难受,曾建议其父母带宝宝再到北京找大专家看看,可是宝宝的父母坚决不肯,并说:“唐医生,我们信任您!孩子的眼睛这辈子就交给你了,放心,出了事我们也不怨你。”患者家人的信任,给了他更多的支持和责任。2013年,唐广贤又给小宝宝做了一次激光治疗,这次的治疗效果十分明显,孩子的眼压已基本得到了有效控制。现在,陈宝宝已经像正常的小朋友那样,背起书包上了幼儿园。

    唐广贤教授讲完这段往事后欣慰地说:“看着原本有可能一辈子生活在黑暗中的小宝宝,经过几次治疗,终于能够看见光明,甜甜地冲我招手、欢笑的时候,那种职业带来的成就感和油然而生的欣慰、快乐,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

    类似这样的“美好回忆”,在唐广贤教授从医20多年的岁月中还有很多,但是他说,“这些美好回忆,是建立在一名医生对患者的责任感之上的。”从当了眼科医生、穿上白大褂的那一刻起,唐广贤就给自己立下了一条准则:勇敢地面对每一种眼科疑难病症,有始有终地关爱每一位患者,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而骄傲,信守承诺,不逃避任何责任。

    让患者重见光明

    是最终的努力目标

    陈宝宝还不是唐广贤教授所做的先天性青光眼手术的最小患者。2014年8月,一名出生刚刚27天的孩子便被诊断患有青光眼。在唐广贤教授的主持下,仅用了40分钟,便给这名患儿做了手术。唐广贤教授说:“孩子出生当天就出现了眼球发浑、发白,眼珠变大的情况。由于孩子太小了,所以手术推迟了27天。整个手术过程需倍加注意,尤其是麻醉更要特别小心。尽管手术很成功,但由于青光眼是终身性疾病,患儿在日后的生活中仍可能面临眼压升高、弱视或屈光不正等问题。” (刘志学 安丽云)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