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5年第15期 > 正文
编号:12604003
呵护妇幼健康,倾力规范产后抑郁防治事业(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5月25日 中国医药导报2015年第15期
     前不久,一部旨在规范指导产科医生和社区医务人员临床工作的《产后抑郁障碍防治指南的专家共识》(以下简称“专家共识”)在北京发布。这是我国专家制订的首部基于产科和社区医生的该学术领域的临床规范性文件。该专家共识一经发表,很快引起了国内妇产科、妇幼保健、社区卫生、精神、心理等学科同仁,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高度关注,短短几个月间,即通过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迅速传播开来。

    据记者了解,此专家共识是由我国著名妇幼保健专家、世界卫生组织母婴健康与妇女保健研究培训合作中心副主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原副院长丁辉教授受世界卫生组织等机构委托,历时5年,经过长期广泛的调研,协同其他专家执笔撰写完成的。

    2015年5月9日,本刊记者对丁辉教授做了独家专访。在采访中,丁辉教授介绍了此专家共识的课题调研及起草过程,并悉心解读了《产后抑郁障碍防治指南的专家共识》的要点内容……

    建立我国产后抑郁

    防治系统迫在眉睫

    采访一开始,丁辉教授首先向记者介绍了《产后抑郁障碍防治指南的专家共识》的出台背景和成文过程。

    丁辉教授阐述说:“据各方面的调查,在现实中,妇女发生孕期及产后抑郁的比率比人们意识到的要更高。大约有10%至15%的新妈妈会发生产后抑郁,但她们中的大多数在分娩几个月后抑郁症状都没有被察觉。在我们中国,根据具体研究项目和疾病严重程度的不同,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在7.4%到41.3%之间。广东和上海的研究显示,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6.9% 和7.6%,而南京和北京的研究则显示,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23.25% 和 32.1%;在成都进行的研究显示,如果包括轻症产后抑郁,则发病率高达41.3%,其中症状较严重的产后抑郁发生率为14.0%。”

    丁辉教授接着说:“由于妇女产后体内激素水平发生显著变化,各种严重生活事件的发生以及对新角色的不适应,致使妇女在分娩后对抑郁的敏感程度加大。有些时候,新妈妈们推迟就医是因为疾病所带来的体力下降,以及担心其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这些新妈妈们对自己感到愧疚,因为她们认为这时本应体会幸福和快乐,但自己却感到抑郁。家人和医生也往往会忽略这些产后抑郁的症状,而认为这是照顾宝宝的压力所带来的问题。对产后抑郁进行的研究显示,它不仅对这些新妈妈产生不良影响,并且会给宝宝带来包括认知与行为障碍的严重不良后果,这些影响甚至会持续至儿童期。因此,尽早发现和治疗产后抑郁至关重要!”

    丁辉教授继续介绍说:“近些年来,尽管世界卫生组织及其他国际组织已发表了一些关于管理和控制产后抑郁的指南,但在中国,产后抑郁的发病率各地区不一致,并且呈现增高的趋势,而在现有的围产保健系统中,尚没有包括任何精神方面的评估文件;因此,建立一个包括健康教育、识别、筛查、咨询及转诊制度的产后抑郁防治系统是非常必要的,也是迫在眉睫的!”

    “产科医生和社区医生作为产妇分娩后首先接触的重要医疗人员,建立并规范我国妇幼保健系统产科的产后抑郁症管理的指南性文件,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另外,产妇自身和家人如果能对产后抑郁有个全面的认识,也可以更及时地发现并解决问题。”丁辉教授继续说,“在上述背景下,2009年,世界卫生组织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等单位签订合同,拟制订基于中国产科医生和社区医生的有关产后抑郁的临床诊治规范性文件。”

    首部原创性该领域专家共识

    据记者了解,这个课题合同的编号为“2010/117409-0”,合同约定的“项目负责人”就是丁辉教授。这意味着她将承担起最主要的前期调研、执行协调、最后成稿等繁重的工作。

    丁辉教授介绍说,这项科研课题启动后,项目组协调了世界卫生组织、国家卫计委妇幼司、北京市卫计委、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妇幼保健院、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安定医院、北京军区总医院、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南京妇幼保健院、北大人民医院、北大第一医院等单位参加工作,共有涉及妇幼保健医学、妇产科、精神科、心理科、社区卫生、管理学科等领域的28位专家参与调研工作,前后历经5年,易稿25次之多,终于在2014年11月圆满完成,正式向行业内及全社会公布,并发表于《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第15卷第6期。

    “回顾已经过去的、这个专家共识艰难孕育的5年时间,感触很多。” 丁辉教授感慨地说,“事实上,从项目合同签订前的2009年,我们就开始了项目设计的准备工作。基于我国国情和我国临床医生及产妇的普遍情况,我们决定从三个方面搭建此专家共识的框架,并确立了这项工作要达到的目标:一是从五个方面——健康教育、识别、筛查、咨询和转诊,三个水平——产科医生、社区医生及产妇家庭水平,详细阐释产后抑郁综合防治策略,用以更好地识别产后抑郁患者,并阻止患者产后抑郁的进一步发展及严重不良结局的产生。二是要基于规范性、实用性的理念,制订一部供产科医生和社区医生使用的‘产后抑郁障碍防治指南’,同时设计编写供产妇及家属使用健康宣传手册和折页。三是通过在研究现场实施‘产后抑郁障碍防治指南’和健康宣传手册和折页,达到评估综合防治措施效果的目的。”

    丁辉教授继续说:“上述纲领性原则确立后,我们便开始了实质性的工作。这期间,最主要的执行工作是从2010年7月开始至2011年8月完成的,共历时13个月。在完成前期调研和基础资料收集后,项目组平均每月召开一次专家论证会或课题组内论证会,边起草初稿、边补充完善,并对相关内容反复修改。期间约请的论证专家包括产科、心理学、精神病学、流行病学等领域的学者和世界卫生组织、原卫生部和原北京市卫生局各级管理人员。原北京市卫生局从政府层面召开三次会议,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对课题组提出,即将出台的《指南》要贴合卫生工作管理要求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既能够指导基层医务人员正确处理、是实用性的工具书,强调了《指南》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又要利用《指南》提高管理服务质量,作为妇保服务管理工作的依据,并将对妇女精神心理卫生支持的内容和指标列入了‘十二·五’北京市妇女儿童保健规划。就这样,在各方面的协同合作、共同努力下,这部专家共识于2011年8月基本定稿,当时的文件名称是《产后抑郁障碍防治指南-基于产科医生和社区医生》,最终发布时改为《产后抑郁障碍防治指南的专家共识》。” (刘志学)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