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5年第22期
编号:12589885
追求针灸科研与临床的完美结合(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8月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15年第22期
     2015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科研处处长刘存志教授入选全国首届“最美青年科技工作者”名单。据了解,青年科技工作者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生力军,激发科技工作者创新活力是科技体制改革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因此,在团中央、全国青联指导下,首届“寻访最美青年科技工作者”活动于2014年4月正式启动。此次活动前期共寻访到各领域科技人才376人,经过一年的报名推荐、展示报道、公开选拔等评选流程,最终全国共有30位科技工作者获此殊荣。活动组织机构通过《中国青年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五四青年节特别奉献节目《奋斗——最美青年科技工作者》、教育部网站及新媒体等形式公布名单,北京中医医院刘存志教授名列其中,并成为我国医学界唯一一名“美青”荣誉获得者。

    另据了解,刘存志教授长期从事针刺治疗疾病的临床疗效评价和作用机理研究,具有丰富的科研经历,尤其在针刺抗氧化和经穴特异性研究方面做出了许多开创性工作,承担了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等多项人才项目。他求真、务实、探索、创新,体现了“最美”的精神和内涵。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了刘存志教授。
, 百拇医药
    追根溯源,踏上科研之路

    1993年中专毕业,2001年攻读博士,刘存志用10年时间完成了从中专生到博士生的转变,38岁成为主任医师、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凭着对中医针灸的酷爱,他执着于针灸理论的探索与研究。刘存志说:“开始学习针灸时,我只是按照教科书上说的理论去做,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发现古书上有些记载并不完全正确。”原因在哪里呢?为了找到答案,他选择了针灸科研之路,“从事针刺治疗疾病的作用机理研究,使传统针灸疗法更加科学化、现代化、客观化。”

    为了寻求更加适宜的科研环境,2009年刘存志调入北京中医医院针灸中心工作。北京中医医院针灸中心的前身——针灸科成立于1956年,目前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北京市的针灸学重点学科,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重点专科、北京市针灸特色诊疗中心。刘存志教授介绍说,针灸科自建科之初,汇集了金针王乐亭、管针贺惠吾、三通贺普仁、治痛夏寿人、辨经于书庄、治神周德安等一批在全国针灸界具有较高声誉和学术地位的针灸名家,是北京地区针灸学科的重要代表,包括金针王乐亭的针具及组方、贺氏三通法理论和火针应用、贺惠吾管针经验、于书庄经络辨证、王居易查经辨证、周德安六治经验等在全国具有影响的针灸学术特色。学科注重学术传承,围绕名医名家组织传承团队;围绕重大疾病及疑难病开展名老中医经验的疗效验证、针刺机理研究及传承推广,并探索新名医培养模式。目前北京中医医院针灸中心的学术带头人为国医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贺普仁教授和国家名老中医周德安教授。学科带头人为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北京针灸学会会长王麟鹏教授。
, 百拇医药
    刘存志教授继续介绍说,针灸中心在基础研究方面,以中风病、血管性痴呆、头痛、失眠等常见脑病为研究对象,从神经行为学、体视学、电生理学、信号转导等角度开展针刺治疗脑病的神经保护机制。学科建立了神经行为学实验室、神经生理学实验室和临床评价工作室,积极开展研究工作,获得了以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为代表的国家和北京市自然基金等基础研究项目;注重国际针灸学术交流,连续3年召开国际针灸学术研讨会,其中2011年召开的针灸国际研讨会邀请了12个国家的针灸研究者进行学术探讨,并达成国际针灸合作框架协议,促进了我国针灸学在国际上的发展。

    “现在,中医研究是国外热门的科研项目,对国内形成了‘倒逼’机制,对国内针灸研究也形成了挑战。”刘存志说,有挑战就有压力,这种压力促使刘存志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2011年,36岁的刘存志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是当时获此殊荣的最年轻的科技工作者。2012年,他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是中医学科领域唯一获此基金的研究者。他主持完成的《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认知损害的神经保护机制研究》,获得2013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二等奖,为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充足证据及方法。
, 百拇医药
    发挥临床优势,为患者解除病痛

    据刘存志教授介绍,北京中医医院针灸中心具有突出京城针灸名家特色传承的临床优势和规模,形成了中风病的急重症治疗、康复治疗和针灸疑难疾病治疗三个不同特色的病区;病区的大中型诊疗设备价值逾百万元,建有NICU重症监护室(拥有功能完善的监护中心站,配备了先进的床旁多参数监护仪、除颤机、呼吸机等急症抢救设备)和康复病区(包括PT/OT康复室、语言训练室);于2001年率先建立突出针灸特色的“中医卒中单元”,可以开展包括急症监护抢救、针灸中药治疗、早期PT/OT康复、健康宣教等内容的单元规范化治疗。通过不断的提升,目前病床使用率109%,年收治病人数2200余人次,平均住院日16天,开展中医特色疗法41项。针灸门诊拥有治疗床位80张,开展传统针刺、灸法、拔罐和火针、放血等治疗方法;特别是开展了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和王乐亭金针治疗等本专科特色疗法。门诊治疗病种达到400多种,年门诊量15万人次。特色显著、疗效突出,科室连续5年圆满完成了医院医疗工作任务书的全部指标,综合评分全院第一。作为国家级重点专科,是全国重点专科协作组组长单位,牵头制定头痛、中风等针灸诊疗规范。
, 百拇医药
    在临床工作中,刘存志教授擅长运用针灸药物结合治疗中风病、痛证、周围神经损伤、血管性痴呆、认知障碍、面瘫、失眠、功能性消化不良以及男性病等疾病。他努力钻研专业技术,将中国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积累了丰富的针灸诊治临床经验,形成了自己的治疗特色。曾有一位女性患者,由于右上肢麻木被诊断为颈椎病,医生建议手术。患者不想手术,来到医院针灸科寻求帮助。刘存志教授先是按照颈椎病对她进行针刺治疗,选穴以颈夹脊和阳明经穴为主,但效果不理想。他反复琢磨病情,经过详细检查,最后发现患者是腕管综合征同时伴发颈椎病,改以心包经为主,选取大陵、内关、臂中、少海和尺泽进行组合针刺治疗。治疗1月后,患者右手臂酸麻感减轻,可以拿筷子;3个月后,右手臂酸麻感消失,可以完成书写、剪指甲等动作;半年后,右手活动自如,肌力正常,萎缩消失,临床痊愈。这个病例使刘存志教授意识到“循经取穴”在针灸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 百拇医药(王霞)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