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强:慢病防控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健康和幸福(1)
2004年,原卫生部曾公布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的有关状况,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又组织编写了《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
2015年6月30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深入解读了这一报告,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此后的7月24日下午,王国强副主任又出席了中华预防医学会举办的2015年中国病毒性肝炎防控研讨会,在这次会议上,王国强副主任在讲话中介绍了我国实施的以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防控慢性病之一的病毒性肝炎策略,阐述了所取得的显著效果,并对病毒性肝炎的防控工作做了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自主创新,大力发展病毒性肝炎防治技术;重视发挥中医药优势,推动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
多部门数据来源
保证报告的科学性
6月30日上午的新闻发布会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局副局长胡凯红主持,出席发布会的还有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和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国家卫生计生监察专员常继乐。
新闻发布会一开始,王国强副主任首先阐述说:“大家都知道,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是反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健康素质的重要指标。2004年,原卫生部发布了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的逐年增长,健康状况和营养水平不断改善,疾病控制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加快,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因素也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状况。”
王国强接着介绍说:“为了进一步了解十年间我国居民营养和慢性病状况的变化,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国家癌症中心近年来监测、调查的最新数据,结合国家统计局等部门人口基础数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专家综合采用多中心、多来源数据系统评估、复杂加权和荟萃分析等研究办法,编写了《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经国内外权威机构多方的论证,保证了报告的科学性。”
我国慢性病防控工作
仍面临巨大挑战
在介绍《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的主要内容时,王国强副主任首先谈到了我国居民膳食营养与体格发育状况。一是过去10年间,我国居民膳食能量供给充足,体格发育与营养状况得到总体改善。二是膳食结构有所变化,超重肥胖问题凸显。过去10年间,我国城乡居民粮谷类食物摄入量保持稳定。总蛋白质摄入量基本持平,优质蛋白质摄入量有所增加,豆类和奶类消费量依然偏低。脂肪摄入量过多,平均膳食脂肪供能比超过30%。蔬菜、水果摄入量略有下降,钙、铁、维生素A、D等部分营养素缺乏依然存在。
在介绍我国居民慢性病状况时,王国强副主任表示,《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从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作了总结。
一是关于重点慢性病患病情况。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糖尿病患病率为9.7%,与2002年相比,患病率呈上升趋势。40岁及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病率为9.9%。根据2013年全国肿瘤登记结果分析,我国癌症发病率为235/10万,肺癌和乳腺癌分别位居男、女性发病首位。10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二是关于重点慢性病死亡情况。2012年全国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533/1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86.6%。心脑血管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要死因,占总死亡的79.4%,其中心脑血管病死亡率为271.8/10万,癌症死亡率为144.3/10万(前五位分别是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结直肠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为68/10万。经过标化处理后,除冠心病、肺癌等少数疾病死亡率有所上升外,多数慢性病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三是关于慢性病危险因素情况。我国现有吸烟人数超过3亿,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8.1%,其中男性吸烟率高达52.9%,非吸烟者中暴露于二手烟的比例为72.4%。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的人均年酒精摄入量为3升,饮酒者中有害饮酒率为9.3%,其中男性为11.1%。成人经常锻炼率为18.7%。吸烟、过量饮酒、身体活动不足和高盐、高脂等不健康饮食是慢性病发生、发展的主要行为危险因素。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给人们带来的工作、生活压力,对健康造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王国强副主任在发布会上表示:“慢性病的患病、死亡与经济、社会、人口、行为、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保健水平不断提高,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增长,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我国慢性病患者的基数也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随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城乡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慢性病患者的生存期也在不断延长。慢性病患病率的上升和死亡率的下降,反映了国家社会经济条件和医疗卫生水平的发展,是国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寿命延长的必然结果。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个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慢性病发病所带来的影响,综合考虑人口老龄化等社会因素和吸烟等危险因素现状及变化趋势,我国慢性病的总体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防控工作仍面临着巨大挑战。”
四点着力,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治事业
王国强副主任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居民营养改善与慢性病防治工作,国家卫生计生委和有关部门采取有力的措施,积极遏制慢性病高发态势,不断改善居民营养健康状况。”
他进一步指出,国家卫生计生委将从四个方面推进这项工作——
一是始终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将营养改善和慢性病防治融入各项公共政策。多部门在环境整治、烟草控制、体育健身、营养改善等方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公共政策。2011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启动了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目前已在30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成265个国家级示范区,在落实政府部门职责,提供健康性支持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刘志学)
2015年6月30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深入解读了这一报告,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此后的7月24日下午,王国强副主任又出席了中华预防医学会举办的2015年中国病毒性肝炎防控研讨会,在这次会议上,王国强副主任在讲话中介绍了我国实施的以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防控慢性病之一的病毒性肝炎策略,阐述了所取得的显著效果,并对病毒性肝炎的防控工作做了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自主创新,大力发展病毒性肝炎防治技术;重视发挥中医药优势,推动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
多部门数据来源
保证报告的科学性
6月30日上午的新闻发布会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局副局长胡凯红主持,出席发布会的还有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和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国家卫生计生监察专员常继乐。
新闻发布会一开始,王国强副主任首先阐述说:“大家都知道,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是反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健康素质的重要指标。2004年,原卫生部发布了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的逐年增长,健康状况和营养水平不断改善,疾病控制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加快,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因素也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状况。”
王国强接着介绍说:“为了进一步了解十年间我国居民营养和慢性病状况的变化,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国家癌症中心近年来监测、调查的最新数据,结合国家统计局等部门人口基础数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专家综合采用多中心、多来源数据系统评估、复杂加权和荟萃分析等研究办法,编写了《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经国内外权威机构多方的论证,保证了报告的科学性。”
我国慢性病防控工作
仍面临巨大挑战
在介绍《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的主要内容时,王国强副主任首先谈到了我国居民膳食营养与体格发育状况。一是过去10年间,我国居民膳食能量供给充足,体格发育与营养状况得到总体改善。二是膳食结构有所变化,超重肥胖问题凸显。过去10年间,我国城乡居民粮谷类食物摄入量保持稳定。总蛋白质摄入量基本持平,优质蛋白质摄入量有所增加,豆类和奶类消费量依然偏低。脂肪摄入量过多,平均膳食脂肪供能比超过30%。蔬菜、水果摄入量略有下降,钙、铁、维生素A、D等部分营养素缺乏依然存在。
在介绍我国居民慢性病状况时,王国强副主任表示,《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从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作了总结。
一是关于重点慢性病患病情况。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糖尿病患病率为9.7%,与2002年相比,患病率呈上升趋势。40岁及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病率为9.9%。根据2013年全国肿瘤登记结果分析,我国癌症发病率为235/10万,肺癌和乳腺癌分别位居男、女性发病首位。10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二是关于重点慢性病死亡情况。2012年全国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533/1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86.6%。心脑血管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要死因,占总死亡的79.4%,其中心脑血管病死亡率为271.8/10万,癌症死亡率为144.3/10万(前五位分别是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结直肠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为68/10万。经过标化处理后,除冠心病、肺癌等少数疾病死亡率有所上升外,多数慢性病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三是关于慢性病危险因素情况。我国现有吸烟人数超过3亿,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8.1%,其中男性吸烟率高达52.9%,非吸烟者中暴露于二手烟的比例为72.4%。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的人均年酒精摄入量为3升,饮酒者中有害饮酒率为9.3%,其中男性为11.1%。成人经常锻炼率为18.7%。吸烟、过量饮酒、身体活动不足和高盐、高脂等不健康饮食是慢性病发生、发展的主要行为危险因素。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给人们带来的工作、生活压力,对健康造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王国强副主任在发布会上表示:“慢性病的患病、死亡与经济、社会、人口、行为、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保健水平不断提高,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增长,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我国慢性病患者的基数也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随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城乡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慢性病患者的生存期也在不断延长。慢性病患病率的上升和死亡率的下降,反映了国家社会经济条件和医疗卫生水平的发展,是国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寿命延长的必然结果。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个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慢性病发病所带来的影响,综合考虑人口老龄化等社会因素和吸烟等危险因素现状及变化趋势,我国慢性病的总体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防控工作仍面临着巨大挑战。”
四点着力,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治事业
王国强副主任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居民营养改善与慢性病防治工作,国家卫生计生委和有关部门采取有力的措施,积极遏制慢性病高发态势,不断改善居民营养健康状况。”
他进一步指出,国家卫生计生委将从四个方面推进这项工作——
一是始终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将营养改善和慢性病防治融入各项公共政策。多部门在环境整治、烟草控制、体育健身、营养改善等方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公共政策。2011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启动了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目前已在30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成265个国家级示范区,在落实政府部门职责,提供健康性支持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刘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