夙夜不懈,在西方世界培育“中医之花”(1)
自从两年多前在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举办的一次活动中认识吴滨江教授之后,一直希望能有个机会对他做一次深入采访。
2015年6月28日,吴滨江教授从加拿大飞回国内,赴上海参加一个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办、上海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和上海中医药大学承办的关于中医药国际化问题的论坛,途经北京。当天下午,记者和吴滨江先生长聊了8个多小时,直到深夜11点多,才与这位不遗余力地在国际上推广、普及中医药教育事业和临床研究20余年、足迹遍及美、欧、亚的留加学者依依惜别……
建立基地,多年梦想从安大略起航
安大略(Ontario),是加拿大的10个省之一,省会多伦多。
自15岁起就在河北老家跟表叔学中医、16岁起就开始凭着针灸治病当了一名“赤脚医生”的吴滨江,当时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若干年后,他会与位于地球另一侧的加拿大安大略省扯上关系。
吴滨江教授在接受采访时回忆说,1978年恢复高考后,他考进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系,5年后本科毕业,工作两年后又报考了临床研究生,考入中国中医最高学府——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所,3年后取得了硕士学位,由此成为中国首届医疗气功和针灸专业硕士。此后,吴滨江又就读于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并获得了博士学位。到了1990年,他先留学和工作于日本,一年后又移民至匈牙利,在布达佩斯开了两年诊所;1992年年底,吴滨江又移民到了奥地利,在维也纳的两家诊所工作……
在国内完成中医药学历教育、并拥有了相当丰富的临床阅历后,经过数年在欧洲大陆的游历和工作,他发现北美地区更有利于中医的发展。于是,在1998年6月,吴滨江以“特殊人才”身份移民加拿大。
“别说是在国际上,即使是在国内,很多有识之士也都在担忧,对于古老的中医药学,别说发展,连继承也面临着诸多危机。”吴滨江坦言,“在国外工作和游学的那些年,走的地方越多,这种担忧就越沉重,就像一块巨石那样,时刻压在心头。因为与中医相对应的西医学日益成为世界‘主流医学’的事实,是谁也无法否认的,在国内是这样,在国外更是这样……”
吴滨江教授说,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的民族瑰宝,在世界医学体系中应该有它的重要一席,而在国际上开展中医药教育,无疑是最有效的方式和途径之一。因此,怀着这个宏大的理想,吴滨江在安大略省先进行了一个月的市场调查,走访了当时在多伦多市十几家大小不等的中医学院,最后了解到,由香港侨胞创始于1998年的安大略中医学院,因当时经营不佳,原主人有意将学院关闭或转让,吴教授考察这所学校时,创办人便问他是否有意承接。经过进一步了解,吴滨江发现,安大略中医学院当时的规模很小,每周仅有两次2小时的晚间授课,而且只用中文教学。“起点虽低,但更有发展的空间!”吴滨江秉承着这样的认识,经过多方面的斟酌后,毅然接手了这个学院,于2000年4月,正式就任加拿大安大略中医学院院长。
吴滨江教授的“中医药学海外教育”之梦,就这样在安大略扬帆起航了。自此之后,这个中医学院几经变革,如今已经成长为今日海外中医教育和学术交流的一个重要基地。
因地制宜,用英语讲授古老的中医学
在吴滨江教授接手安大略中医学院早期,这家学校仍沿袭中文授课的“老传统”。吴滨江教授很快感受到了中文授课的许多不足之处:由于语言障碍,这样做首先是把大量不懂中文但又想学习中医的外国学生排斥在外,而且自从大陆移民大量进入多伦多后,大批从国内中医院校毕业、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中医师进入这个有限的市场,在竞争力上这些在本地毕业的学生显得薄弱,也造成了华人间彼此争夺资源的现象,这与吴教授欲在海外发展中医教育的办学初衷并不相符。
把这些问题分析清楚后,吴滨江教授认识到,只有用英语授课,培养的学生才可以把中医带入更广阔的“英语社会”;更重要的是,如果采用英语授课,就能够让更多的西方人了解中医、接受中医。这对于中医药在海外的普及,是意义非凡的!
做出这个决定后,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积累,安大略中医学院的师资力量日渐雄厚,终于创出了中英双语教学、全日制、半日制和晚上授课全方位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有了更方便的选择。目前学院的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多为当地的西方人,也有来自中国、美国、韩国、伊郎、俄罗斯等世界各地的留学生。
但是,“用英语讲授中医药学”并不是一件“汉翻英”那么简单的事儿,比如说中医针灸学。“针刺手法专业术语的准确翻译是传播的重要环节,而现在译文相当混乱;如复式手法‘烧山火’就有十几种译法,而没有人下功夫研究统一的译法。”吴滨江教授举例说,“为了准确教学,在用英语授课的过程中尽可能少地避免歧义,我带领的研究生从手法的术式、中文涵义、临床操作、各种英译文对比研究等,将24式单式手法和主要的复式手法进行了系统的英译文研究。这样一来,有了量化的针刺基本功训练,又有了统一的针刺手法术语,为针刺手法在海外未来进一步传承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未来必将形成具有传统针灸特色的针刺手法学派。”他带领研究生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量化的练针基本功训练方法,回答了千年来,在进入临床实际针刺之前,到底用什么方法,练习多少针,才可以由量变到质变的悬而未决的问题。如今,这套行之有效的实用的教学法,已注册成为学院的品牌。
在转以英语授课的同时,吴滨江教授还把他的学院渐渐打造出了另一种特色——联合办学。他立足加拿大,与国内中医学术界建立密切联系,使学院的学术水平始终处于中医发展的最前沿。学院提供的学习机会不只局限于2年制和4年制(1年3个学期,较国内1年2个学期相比,2年制等于3年,4年制等于6年),4年制毕业的学生还可以继续研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学院等中国国内中医药大学的硕士和博士。而且,吴滨江教授本人是中国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和河南中医学院正式任聘的教授和研究生导师,可直接指导研究生,这样为学生的继续深造和就业创造了广阔的前景;从2001年至今,他们已培养了10多名博士、20多名硕士。同时,他还担任着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工作委员会副会长、世针联大学协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参与国际中医教育战略发展的规划和制定。 (刘志学)
2015年6月28日,吴滨江教授从加拿大飞回国内,赴上海参加一个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办、上海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和上海中医药大学承办的关于中医药国际化问题的论坛,途经北京。当天下午,记者和吴滨江先生长聊了8个多小时,直到深夜11点多,才与这位不遗余力地在国际上推广、普及中医药教育事业和临床研究20余年、足迹遍及美、欧、亚的留加学者依依惜别……
建立基地,多年梦想从安大略起航
安大略(Ontario),是加拿大的10个省之一,省会多伦多。
自15岁起就在河北老家跟表叔学中医、16岁起就开始凭着针灸治病当了一名“赤脚医生”的吴滨江,当时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若干年后,他会与位于地球另一侧的加拿大安大略省扯上关系。
吴滨江教授在接受采访时回忆说,1978年恢复高考后,他考进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系,5年后本科毕业,工作两年后又报考了临床研究生,考入中国中医最高学府——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所,3年后取得了硕士学位,由此成为中国首届医疗气功和针灸专业硕士。此后,吴滨江又就读于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并获得了博士学位。到了1990年,他先留学和工作于日本,一年后又移民至匈牙利,在布达佩斯开了两年诊所;1992年年底,吴滨江又移民到了奥地利,在维也纳的两家诊所工作……
在国内完成中医药学历教育、并拥有了相当丰富的临床阅历后,经过数年在欧洲大陆的游历和工作,他发现北美地区更有利于中医的发展。于是,在1998年6月,吴滨江以“特殊人才”身份移民加拿大。
“别说是在国际上,即使是在国内,很多有识之士也都在担忧,对于古老的中医药学,别说发展,连继承也面临着诸多危机。”吴滨江坦言,“在国外工作和游学的那些年,走的地方越多,这种担忧就越沉重,就像一块巨石那样,时刻压在心头。因为与中医相对应的西医学日益成为世界‘主流医学’的事实,是谁也无法否认的,在国内是这样,在国外更是这样……”
吴滨江教授说,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的民族瑰宝,在世界医学体系中应该有它的重要一席,而在国际上开展中医药教育,无疑是最有效的方式和途径之一。因此,怀着这个宏大的理想,吴滨江在安大略省先进行了一个月的市场调查,走访了当时在多伦多市十几家大小不等的中医学院,最后了解到,由香港侨胞创始于1998年的安大略中医学院,因当时经营不佳,原主人有意将学院关闭或转让,吴教授考察这所学校时,创办人便问他是否有意承接。经过进一步了解,吴滨江发现,安大略中医学院当时的规模很小,每周仅有两次2小时的晚间授课,而且只用中文教学。“起点虽低,但更有发展的空间!”吴滨江秉承着这样的认识,经过多方面的斟酌后,毅然接手了这个学院,于2000年4月,正式就任加拿大安大略中医学院院长。
吴滨江教授的“中医药学海外教育”之梦,就这样在安大略扬帆起航了。自此之后,这个中医学院几经变革,如今已经成长为今日海外中医教育和学术交流的一个重要基地。
因地制宜,用英语讲授古老的中医学
在吴滨江教授接手安大略中医学院早期,这家学校仍沿袭中文授课的“老传统”。吴滨江教授很快感受到了中文授课的许多不足之处:由于语言障碍,这样做首先是把大量不懂中文但又想学习中医的外国学生排斥在外,而且自从大陆移民大量进入多伦多后,大批从国内中医院校毕业、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中医师进入这个有限的市场,在竞争力上这些在本地毕业的学生显得薄弱,也造成了华人间彼此争夺资源的现象,这与吴教授欲在海外发展中医教育的办学初衷并不相符。
把这些问题分析清楚后,吴滨江教授认识到,只有用英语授课,培养的学生才可以把中医带入更广阔的“英语社会”;更重要的是,如果采用英语授课,就能够让更多的西方人了解中医、接受中医。这对于中医药在海外的普及,是意义非凡的!
做出这个决定后,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积累,安大略中医学院的师资力量日渐雄厚,终于创出了中英双语教学、全日制、半日制和晚上授课全方位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有了更方便的选择。目前学院的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多为当地的西方人,也有来自中国、美国、韩国、伊郎、俄罗斯等世界各地的留学生。
但是,“用英语讲授中医药学”并不是一件“汉翻英”那么简单的事儿,比如说中医针灸学。“针刺手法专业术语的准确翻译是传播的重要环节,而现在译文相当混乱;如复式手法‘烧山火’就有十几种译法,而没有人下功夫研究统一的译法。”吴滨江教授举例说,“为了准确教学,在用英语授课的过程中尽可能少地避免歧义,我带领的研究生从手法的术式、中文涵义、临床操作、各种英译文对比研究等,将24式单式手法和主要的复式手法进行了系统的英译文研究。这样一来,有了量化的针刺基本功训练,又有了统一的针刺手法术语,为针刺手法在海外未来进一步传承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未来必将形成具有传统针灸特色的针刺手法学派。”他带领研究生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量化的练针基本功训练方法,回答了千年来,在进入临床实际针刺之前,到底用什么方法,练习多少针,才可以由量变到质变的悬而未决的问题。如今,这套行之有效的实用的教学法,已注册成为学院的品牌。
在转以英语授课的同时,吴滨江教授还把他的学院渐渐打造出了另一种特色——联合办学。他立足加拿大,与国内中医学术界建立密切联系,使学院的学术水平始终处于中医发展的最前沿。学院提供的学习机会不只局限于2年制和4年制(1年3个学期,较国内1年2个学期相比,2年制等于3年,4年制等于6年),4年制毕业的学生还可以继续研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学院等中国国内中医药大学的硕士和博士。而且,吴滨江教授本人是中国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和河南中医学院正式任聘的教授和研究生导师,可直接指导研究生,这样为学生的继续深造和就业创造了广阔的前景;从2001年至今,他们已培养了10多名博士、20多名硕士。同时,他还担任着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工作委员会副会长、世针联大学协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参与国际中医教育战略发展的规划和制定。 (刘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