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某民营医院的人力资源流动现状分析(3)
3.2 医改政策未真正落地是增加医师资源无法自由流动的障碍相对于公立医院而言,民营医院是新生事物,在税收政策、价格政策、医保定点、执业注册、职称晋升、人才储备和培养、学术科研等各方面都不能全面享受政府部门的优惠政策,也得不到卫生主管部门和监督部门的足够重视[14-15]。归纳起来,影响民营医院发展的主要有七个方面的政策:准入、规划、编制、评级、科研、定价、医保[1]。其中,与民营医院人力资源发展息息相关的是编制、评级和科研,这便是公立医院捆绑医生的三条绳索,它们是医务人员无法成为真正的“社会人”的主要原因。再者,就目前来看,公众仍然更倾向于选择公立医院就诊,据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中国政府合作开展的《中国民营医疗服务作用和范围研究》报告显示:城市居民中有69.9%的人选择去公立医院[16]。这些无疑都阻碍了民营医院的发展和人才梯队建设的步伐。
取消事业单位编制制度,建立全社会医疗人才统一的合同聘用制度。扩大医疗人才双向流动和选择的范围,全社会共享医疗人才资源,从国家政策层面上消除因人事政策导致的不平等状态,解决编制内人才流动不自由的难题。
合并职称评定及科研课题申报条件,建立统一的评级和科研申请标准和平台。由国家出台配套实施细则,统一规范审批条件和能力要求,使民营医院的职称评定和课题申报能够在公开、公平的环境中竞争,解决申报渠道不通畅的难题。
多点执业政策缺少实施细则和配套法规,按规定必须取得第一执业单位的同意方可开展多点执业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4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