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6年第4期
编号:12755950
冠心病左主干病变治疗策略至关重要(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2月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16年第4期
     “另外,左主干狭窄病变的影像及功能评估,对于治疗决策的选择和PCI术后效果的评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柳景华教授继续说,传统的冠状动脉造影是左主干病变诊断的“金标准”,但它在定量评价病变狭窄时有很多缺点。一些研究表明,依据传统的冠状动脉造影,不同术者对狭窄的判断差异很大,在判断左主干狭窄病变时这些缺点尤其明显。支架置入后,常规血管造影不能准确反映患者预后,而真实的狭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临床预后密切相关。基于上述原因,血管造影需要同其他的侵入性评估技术相结合,如侧重形态学特征的IVUS和侧重功能学分析的FFR等。除了这些技术,其他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和三维定量冠状动脉分析,也已成为左主干临床研究的重要方法。此外,除了侵入性方法外,新的非侵入性图像成形技术如螺旋CT和心血管核磁共振成像,已逐渐成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诊断手段和术后随访进行形态和功能评估的有用工具。

    柳景华教授补充说:“值得一提的是,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后左主干狭窄的重要原因是器械操作中导管、导丝损伤冠状动脉内膜,尤其是导管的粗暴操作,可能会引起左主干完全闭塞,导致致命性后果。前降支和回旋支开口病变在PCI治疗后发生再狭窄,也可逆向延伸至左主干远段。大多数左主干病变累及左主干末段分叉。按侧支情况,左主干病变可分为有保护和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两种亚型。前者是指以前经冠状动脉移植搭桥至左冠状动脉一支或多支主干的通畅血管桥,或自身存在自右向左的良好侧支循环;后者是指不存在上述的移植血管桥和自身侧支循环,这也是在临床工作中介入医师遇到最多的病变类型。”
, 百拇医药
    柳景华教授还认为:“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除了早期的血运重建之外,有效的抗凝治疗也十分关键。但是,对于左主干PCI的抗栓治疗,一定要根据患者临床特点、介入操作情况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作个体化抗栓治疗。作为临床医生,更要向患者反复强调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重要性,不可随意减量或停药,避免出现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后出现支架血栓的灾难性后果,还要向患者强调临床随访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必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将支架血栓的风险降到最低。”

    左主干病变血运重建术

    亟需推广普及

    在采访中柳景华教授还特别指出,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PCI是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的最后一个技术壁垒。近年来,随着大量相关器械的不断发明与革新,CTO PCI技术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其血运重建的成功率得以大幅度提高,并发症明显降低,显著改善了此类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 百拇医药
    柳景华教授进一步介绍说,以日本心脏介入专家为代表的CTO PCI先驱者为改进CTO PCI的技术操作作了大量艰苦卓绝的努力。例如:将血管内超声(IVUS)前向路径指引下寻找CTO入口、真腔,以及IVUS前向指引、逆向导丝再入真腔等技术发挥到极致,提升了IVUS在血运重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尤其重要的是,逆向路径的CTO PCI技术使CTO病理组织学在PCI操作中得到了最好验证。

    柳景华教授坦言:“虽然大量逆向CTO PCI操作技术名词、技术套路繁多,但依据国内外实际操作者的经验,只要同道们潜心研修,大多可以了然于胸,运用自如。”

    柳景华教授还介绍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在国内率先开展左主干病变的支架置入治疗,每年开展PCI 12000余例,CABG每年5000余例。按发病率计算,每年差不多有3000多例的CTO患者需要血运重建或再次血运重建治疗。经过该院各位专家多年努力,他们逐渐由以往陪同日本专家进行国际专业学术会议手术演示,迅速过渡到独立完成逆向CTO PCI的全部技术操作,目前成功逆向CTO病例数激增,发展态势良好。
, http://www.100md.com
    谈及《冠心病:左主干病变血运重建策略》一书的编撰背景,柳景华教授解释说:“近20年来,我们安贞医院在左主干病变的介入治疗方面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为进一步普及推广左主干病变的血运重建技术,我们组织了国内外30余位知名中青年介入专家共同参与了本书的撰写工作。从2014年开始到2015年上半年结束、交由人民卫生出版社编辑出版时止,历时一年多时间。所有参与撰稿的专家临床经验丰富,在本书的编撰过程中一丝不苟、认真负责,保证了本书的学术质量。”

    柳景华教授进一步介绍说:“本书一共分为左主干解剖、左主干病变影像及功能学评价、左主干病变血运重建技巧、左主干病变血运重建最新临床研究以及左主干病变的抗栓治疗这五章。书中对左主干病变正常解剖、变异、畸形和病理解剖进行了详尽的叙述;对左主干病变的影像学、功能学结合临床实践和最新文献进展进行了深入分析,阐明影像与功能互补可以发现假性正常左主干病变,另一方面也可以剔除部分貌似严重左主干病变的病例。在左主干病变的血运重建方面,主要介绍了左主干病变的血运重建策略、左主干病变危险分层、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巧;尤其对左主干病变血运重建时血流动力学支持、新型可吸收支架的应用和复合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的策略与技巧进行了重点论述,这是本书的亮点之一。”
, http://www.100md.com
    采访到最后,柳景华教授表示:“鉴于目前在我国学界尚缺少系统、全面地阐述左主干血运重建这一课题的专著,国内这一领域的诸多临床问题也亟需规范,因此,我们组织国内部分专家,结合自身的临床研究经验,编撰了这本专著。3天之后,第七届临床心血管病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冠心病介入沙龙将在北京召开,我们将借助这次学术盛会的良机,在将此书提供给各位同道学习、切磋与交流的同时,还将就这一领域的诸多问题做更广泛的交流和探讨,以期推进我国心血管病学研究事业的发展……”

    专家简介

    柳景华,心血管内科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心内科28病房主任。1991年首届中华医学基金会(美国)介入心脏病研修班毕业,1992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部,攻读心血管专业博士学位,曾在德国、法国、比利时等地医院进修学习。擅长内科重症急救和心血管病介入性治疗,能熟练完成各种心血管疾病介入性治疗。担任多种国内学术期刊编委,是北京心血管病青年论坛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委;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归国人员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奖励、北京市高级职称等的评审专家,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和卫生部介入培训基地导师。20年间帮助全国各地100余家兄弟医院开展新技术,独立完成介入性治疗万余例。承担“973”、“863”重大科研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科研基金、首都科学发展基金等科研课题,发表论文200余篇,论著5部,获国家专利8项。曾获光华奖、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部十佳青年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百拇医药(刘志学)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