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身异质性探索支气管哮喘(2)
通过对哮喘的临床治疗,发现其治疗不甚满意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患者心理行为因素的忽视。在2002年《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关于全球哮喘防治的最新指导意见中了解到,心理因素在哮喘发病和治疗中起很大作用,提出“必要时心理调适技术”,这说明如今对哮喘患者的心理干预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Chida等[6]荟萃分析了43个研究,证实了情绪因素与未来特应性疾病明确的相关性,得到了特应性疾病与情绪障碍在神经、内分泌和免疫方面相互影响的证据。李娜嘉等[7]研究证实,哮喘与情绪障碍相关性的发生机制为双向关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情绪应激的作用。
虽然规范化的治疗和哮喘患者的自我管理对于控制哮喘急性发作起十分显著的效果,但Trzcinska等[8]发现,即使控制良好的哮喘患者也普遍存在心理问题,而焦虑和抑郁作为其重要的伴发疾病,与哮喘控制的程度及预后相关。有研究表明,哮喘患者中的焦虑症发病率是普通人群的6倍之多[9]。这提示了焦虑与哮喘之间可能存在基因水平上的内在联系[10]。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哮喘与焦虑共病现象的机制可能与共享遗传易损性相关。神经肽S(neuropeptide S,NPS)-神经肽S受体1(NPSRl)系统可能在这两种疾病中起着遗传联锁作用[1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0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