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与淡竹叶之源流效用辨析(2)
竹很早就被运用于日常生活中。用于食物则取其笋,如《尔雅》中的“笋,竹萌也,可以为菜肴”[8]。《齐民要术》:“二月食淡竹笋,四五月食苦竹笋。”[9]竹的药用可以追溯到至少西汉时期,如《五十二病方》中有“取秋竹煮之,而以气熏其痏已”[10]。现代将竹作药用有竹叶、竹沥、竹茹、天竺黄等。而“竹叶”一药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11]。然书只载功效应用,未言及其来源和性状。晋代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中载:“竹类甚多,此前一条是云竹(注:‘’字音斤,竹名[12]),次用淡、苦尔。又一种薄壳者,名甘竹叶,最胜,又有实中竹、笙竹,以笋为佳,于药无用。凡取竹沥,惟用淡竹耳。”[13]《证类本草》言:“谨按《竹谱》,字音斤,其竹坚而促节,体圆而质劲,皮白如霜……苦竹有白有紫。甘竹似篁而茂,即淡竹也。”[14]据此推断,在陶弘景时代,竹叶的来源比较广,大致有竹、苦竹、淡竹和甘竹几种,而甘竹与淡竹为同一种竹。唐代苏敬《新修本草》中亦载有竹、淡竹、苦竹,但有“凡取竹沥,惟用淡竹耳”[15]。宋代苏颂《本草图经》:“竹、淡竹、苦竹,《本经》并不载所出州土,今处处有之。竹类甚多,而入药者,惟此三种,人多不能尽别……淡竹肉薄,节间有粉,南人以烧竹沥者,医家只用此一品,与《竹谱》所说大同而小异也。”[16]可知北宋中期仍将竹、淡竹、苦竹三种竹叶入药用,烧竹沥只用淡竹。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载:“……大抵皆土中苞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03 字符。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0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