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院弱科的精彩嬗变(2)
几天后,栗光明和他的团队忍着悲痛,对张某的遗体进行了病理解剖。正是这次解剖,让栗光明找到了问题所在。之所以术后出现了胆道合并症,是由于当时给张某捐肝的供体肝脏有一支动脉血管存在变异,导致肝内胆管供血不足,出现胆管缺血坏死,最后导致感染,形成肝脓肿。由于原来没有做过这样的手术,所以医生们对如何处理这支变异的血管没有经验,于是在手术时没能妥善处理这根变异血管,导致肝里一部分血管缺血坏死,继发了肝炎。由于胆道合并症非常隐蔽,在早期刚做完手术后没有任何症状,大概两三个月过后就会突然出现生命危险。
这次病理解剖对栗光明影响非常大。正是因为这个失败的手术,使他读硕士研究生时的课题就选择了肝移植胆道合并症的防治,他也由此成了国内撰写此方面文章最早的作者。栗光明发现,我国早期肝移植的胆道合并症发病率非常高,也是主要致死、致残的原因之一。
“患者才是医生最好的老师。”栗光明教授总结说,“成功对你有影响,但失败对你的影响会更加深刻。”肝移植手术现在已经比较普及,死亡率也已经降低到1%;但肝移植在早年刚开展的时候,死亡率很高,达到了20%甚至更高。正是因为有千万个“张某”对医学进步的奉献,才能让医生们在一次次失败后找到问题所在,继而造福医学,造福更多的患者,让人类离死亡越来越远……
多学科协作提升医疗质量
正是基于这种以“失败病例”为师的理念,从2014年开始,同仁医院肝胆外科每月都定期开展多学科死亡病例讨论会。之所以称之为“多学科死亡病例讨论”,栗光明解释说:“每次的讨论会不仅仅是肝胆外科一个科室的任务,而是涉及到影像科、病理科、消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等一系列相关科室一起参与。比如说泌尿外科或胸外科疾病的患者,其最初的临床表征是肝胆外科的疾病表现,但随着医生对疾病的深入了解,很可能在术前检查时发现并非自己科室的疾病,这就需要一个术前交接工作。”他进一步解释说,患者的疾病表现不可能完全照搬书本,临床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并非书本上描述的典型表现,这就需要各科室医生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
“一位患者的死亡牵涉到的原因复杂多样,但通过事后的反思总结,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就会减少犯错误的可能。”在栗光明看来,死亡判决对患者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对医生来说是残酷的考验,也是不断摸索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而死亡病例讨论,一定程度上给医生带来了深刻的警示。但是,因术前诊断错误而增加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痛苦,也应当引起反思。“例如,胆管癌和自身免疫性胆管炎的影像学检查极易弄错,导致误诊,从而给患者带来痛苦。这样的诊断,就要通过多学科病例讨论会,请所有相关科室一起,反复熟悉病例,并让影像科重点比较两类疾病的区别。只有经过多次演练,才能有精确的术前确诊,减少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栗光明教授总结说,不同于科研的大胆创新,在临床治疗上,还应基于经验的积累,而这种积累,就是需要反复的磨炼。
在这种认识基础上,同仁医院医务处还通过多学科死亡病例讨论,制定了相关疾病的诊治流程。栗光明表示,同仁医院制定的诊疗规范,完全从医院各科室实际情况出发,可操性和执行性强。实施至今,各科室误诊率明显减少。
跨院联合查房促进成长
2013年6月,栗光明从北医系统加盟同仁医院后,临床经验丰富的他在查房中发现,外科查房环节只有本科室的医生参与,年轻医生完全听从于高年资医生,很少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一现象立即引起栗光明的思考。经过调研分析后他认为,查房是最能够提高一线大夫水平的环节,交流和碰撞越多,成长越快;而每一个医疗系统都有其自身的文化积淀,对疾病的诊断,各个系统的思考模式也不尽相同。如果能在查房这个环节,多家医疗机构联动起来,一定能够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凭借毗邻北京协和医院的优势,栗光明教授向协和医院提出联合查房的邀请,并建议在查房过程中对一些疑难病症进行讨论。此后,他们与协和医院开展的联合查房仅仅进行了两次,消息就不胫而走。北京朝阳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随之相继加入这一活动,首次形成了“北京五家三甲医院轮庄联合查房”的联动模式。
对此栗光明教授介绍说:“联合查房时,资深专家都会亲临一线,提出一个处理方法,在场的所有医生都可以向他挑战;在疾病诊断治疗方面,任何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盲目地听从权威。对于肿瘤患者,联合查房在国际上也属于程序化、规范化的术前诊治过程。我们五家医院联合查房的优势在于,结合了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北大系统、首医系统,三个系统均会拿出一两个治疗过的病例进行讨论。讨论过程对所有参与其中的医生都弥足珍贵。”栗光明教授还强调,这种跨医院联合查房,主导科室是肝胆外科,但同样集结了消化内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科室共同参与。
通过一年时间的验证,联合查房为同仁医院带来的是肝胆外科治疗水平的直线攀升。对此栗光明教授谦逊地表示,这样的成绩不可能只是一个人的功劳。因为一台手术还需要术前的管理和准备以及术后的应急处理,这就需要一个善于学习和勇于进取的团队,才能快速地进入状态。
学科的发展,自然也离不开科研能力的提升。栗光明教授加盟同仁医院后,第一件事就是建立标本库。术前与所有肿瘤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将其血液或血清留存;术中、术后还将肿瘤标本保留,这些都是临床科研的宝贵标本。
在采访中栗光明强调,一家强大的医院,一定是医疗、教学、科研三者全面发展、缺一不可的,这样才能走得更远;而任何一个科室的发展也都非一朝一夕之功。在同仁医院肝胆外科由弱到强的嬗变过程中,除却一些独到的管理手段之外,更重要的,是每一步都包含着他的团队的务实努力和不懈奋斗……
专家简介
栗光明,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北京同仁医院肝胆外科主任;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手术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移植学分会感染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肝脏医师委员会委员、外科医师分会MDT专委会常委,北京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委员、器官移植分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器官移植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协会外科分会委员兼秘书,中国医促会肝脏肿瘤分会常委兼秘书、结直肠肝转移肿瘤分会常委、胰腺肿瘤分会常委、腔镜内镜分会委员,海峡两岸胰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肝胆外科杂志等多家学术期刊编委,河北医科大学、第二炮兵总医院客座教授。曾师从国际著名肝脏移植专家 ST.Fan 教授系统学习肝脏移植及活体肝脏移植。擅长肝胆疾病的外科诊治,特别是肝癌、肝硬化、胰腺癌、胆囊癌以及胆管癌的外科治疗以及肝脏移植手术。协助主持完成了北京大学肝胆外科中心的所有肝脏移植手术,独立完成肝脏移植手术600余例次,其中包括亲体肝移植、再次肝移植、肝肾联合移植、减体积儿童肝移植等;肝癌手术1000例次;70%以上肝癌手术切除及50%以上肝脏移植手术可以做到不输血。先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九·五”、“十·五”攻关等大型科研项目;参与编写《腹部器官移植手册》等多部专著,并有30多篇肝移植临床论文发表。曾获国家级教学奖二等奖、北京市一等奖及北京大学一等奖。 (刘志学 宫小飞)
这次病理解剖对栗光明影响非常大。正是因为这个失败的手术,使他读硕士研究生时的课题就选择了肝移植胆道合并症的防治,他也由此成了国内撰写此方面文章最早的作者。栗光明发现,我国早期肝移植的胆道合并症发病率非常高,也是主要致死、致残的原因之一。
“患者才是医生最好的老师。”栗光明教授总结说,“成功对你有影响,但失败对你的影响会更加深刻。”肝移植手术现在已经比较普及,死亡率也已经降低到1%;但肝移植在早年刚开展的时候,死亡率很高,达到了20%甚至更高。正是因为有千万个“张某”对医学进步的奉献,才能让医生们在一次次失败后找到问题所在,继而造福医学,造福更多的患者,让人类离死亡越来越远……
多学科协作提升医疗质量
正是基于这种以“失败病例”为师的理念,从2014年开始,同仁医院肝胆外科每月都定期开展多学科死亡病例讨论会。之所以称之为“多学科死亡病例讨论”,栗光明解释说:“每次的讨论会不仅仅是肝胆外科一个科室的任务,而是涉及到影像科、病理科、消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等一系列相关科室一起参与。比如说泌尿外科或胸外科疾病的患者,其最初的临床表征是肝胆外科的疾病表现,但随着医生对疾病的深入了解,很可能在术前检查时发现并非自己科室的疾病,这就需要一个术前交接工作。”他进一步解释说,患者的疾病表现不可能完全照搬书本,临床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并非书本上描述的典型表现,这就需要各科室医生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
“一位患者的死亡牵涉到的原因复杂多样,但通过事后的反思总结,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就会减少犯错误的可能。”在栗光明看来,死亡判决对患者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对医生来说是残酷的考验,也是不断摸索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而死亡病例讨论,一定程度上给医生带来了深刻的警示。但是,因术前诊断错误而增加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痛苦,也应当引起反思。“例如,胆管癌和自身免疫性胆管炎的影像学检查极易弄错,导致误诊,从而给患者带来痛苦。这样的诊断,就要通过多学科病例讨论会,请所有相关科室一起,反复熟悉病例,并让影像科重点比较两类疾病的区别。只有经过多次演练,才能有精确的术前确诊,减少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栗光明教授总结说,不同于科研的大胆创新,在临床治疗上,还应基于经验的积累,而这种积累,就是需要反复的磨炼。
在这种认识基础上,同仁医院医务处还通过多学科死亡病例讨论,制定了相关疾病的诊治流程。栗光明表示,同仁医院制定的诊疗规范,完全从医院各科室实际情况出发,可操性和执行性强。实施至今,各科室误诊率明显减少。
跨院联合查房促进成长
2013年6月,栗光明从北医系统加盟同仁医院后,临床经验丰富的他在查房中发现,外科查房环节只有本科室的医生参与,年轻医生完全听从于高年资医生,很少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一现象立即引起栗光明的思考。经过调研分析后他认为,查房是最能够提高一线大夫水平的环节,交流和碰撞越多,成长越快;而每一个医疗系统都有其自身的文化积淀,对疾病的诊断,各个系统的思考模式也不尽相同。如果能在查房这个环节,多家医疗机构联动起来,一定能够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凭借毗邻北京协和医院的优势,栗光明教授向协和医院提出联合查房的邀请,并建议在查房过程中对一些疑难病症进行讨论。此后,他们与协和医院开展的联合查房仅仅进行了两次,消息就不胫而走。北京朝阳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随之相继加入这一活动,首次形成了“北京五家三甲医院轮庄联合查房”的联动模式。
对此栗光明教授介绍说:“联合查房时,资深专家都会亲临一线,提出一个处理方法,在场的所有医生都可以向他挑战;在疾病诊断治疗方面,任何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盲目地听从权威。对于肿瘤患者,联合查房在国际上也属于程序化、规范化的术前诊治过程。我们五家医院联合查房的优势在于,结合了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北大系统、首医系统,三个系统均会拿出一两个治疗过的病例进行讨论。讨论过程对所有参与其中的医生都弥足珍贵。”栗光明教授还强调,这种跨医院联合查房,主导科室是肝胆外科,但同样集结了消化内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科室共同参与。
通过一年时间的验证,联合查房为同仁医院带来的是肝胆外科治疗水平的直线攀升。对此栗光明教授谦逊地表示,这样的成绩不可能只是一个人的功劳。因为一台手术还需要术前的管理和准备以及术后的应急处理,这就需要一个善于学习和勇于进取的团队,才能快速地进入状态。
学科的发展,自然也离不开科研能力的提升。栗光明教授加盟同仁医院后,第一件事就是建立标本库。术前与所有肿瘤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将其血液或血清留存;术中、术后还将肿瘤标本保留,这些都是临床科研的宝贵标本。
在采访中栗光明强调,一家强大的医院,一定是医疗、教学、科研三者全面发展、缺一不可的,这样才能走得更远;而任何一个科室的发展也都非一朝一夕之功。在同仁医院肝胆外科由弱到强的嬗变过程中,除却一些独到的管理手段之外,更重要的,是每一步都包含着他的团队的务实努力和不懈奋斗……
专家简介
栗光明,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北京同仁医院肝胆外科主任;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手术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移植学分会感染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肝脏医师委员会委员、外科医师分会MDT专委会常委,北京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委员、器官移植分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器官移植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协会外科分会委员兼秘书,中国医促会肝脏肿瘤分会常委兼秘书、结直肠肝转移肿瘤分会常委、胰腺肿瘤分会常委、腔镜内镜分会委员,海峡两岸胰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肝胆外科杂志等多家学术期刊编委,河北医科大学、第二炮兵总医院客座教授。曾师从国际著名肝脏移植专家 ST.Fan 教授系统学习肝脏移植及活体肝脏移植。擅长肝胆疾病的外科诊治,特别是肝癌、肝硬化、胰腺癌、胆囊癌以及胆管癌的外科治疗以及肝脏移植手术。协助主持完成了北京大学肝胆外科中心的所有肝脏移植手术,独立完成肝脏移植手术600余例次,其中包括亲体肝移植、再次肝移植、肝肾联合移植、减体积儿童肝移植等;肝癌手术1000例次;70%以上肝癌手术切除及50%以上肝脏移植手术可以做到不输血。先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九·五”、“十·五”攻关等大型科研项目;参与编写《腹部器官移植手册》等多部专著,并有30多篇肝移植临床论文发表。曾获国家级教学奖二等奖、北京市一等奖及北京大学一等奖。 (刘志学 宫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