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状囊性肾癌2例临床病理报告(2)
2 讨论
MacLennan等[11]于1997年首次描述13例具有管囊结构的肾细胞肿瘤,大体表现为实性、囊性或囊实性肿块,肿块边界清楚,较少出血坏死,较少侵出肾外,以纤维间隔与相邻肾组织分隔,细胞核级别低,很少核分裂相,所有患者均有黏液产生,表达AE1/AE3和/或Cam 5.2,随访12~114个月(平均62个月),12例患者未见转移,1例患者46个月后病死与原发肿瘤形态一致的转移癌,该病例首次诊断为良性。MacLennan等[11]认为这组患者疾病是肾集合管癌的一类低度恶性亚型。Osunkoya等[12]2009年比较7例管状囊性癌与8例集合管癌的分子表达特点,发现管状囊性癌的VIM、P53、P504S表达均强于集合管癌,结果提示管状囊性肾癌不同于集合管癌。Amin等[13]于2009年研究管状囊性肾癌的电镜特点,结果显示肿瘤细胞兼有近端小管和中间管的特点,细胞有大量具有刷状缘的微绒毛,胞浆内有大量线粒体,认为管状囊性肾癌临床、免疫表型和超微结构更接近近端小管和中间管特点,因此此种管状囊性肾癌完全不同于集合管癌的亚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275 字符。
MacLennan等[11]于1997年首次描述13例具有管囊结构的肾细胞肿瘤,大体表现为实性、囊性或囊实性肿块,肿块边界清楚,较少出血坏死,较少侵出肾外,以纤维间隔与相邻肾组织分隔,细胞核级别低,很少核分裂相,所有患者均有黏液产生,表达AE1/AE3和/或Cam 5.2,随访12~114个月(平均62个月),12例患者未见转移,1例患者46个月后病死与原发肿瘤形态一致的转移癌,该病例首次诊断为良性。MacLennan等[11]认为这组患者疾病是肾集合管癌的一类低度恶性亚型。Osunkoya等[12]2009年比较7例管状囊性癌与8例集合管癌的分子表达特点,发现管状囊性癌的VIM、P53、P504S表达均强于集合管癌,结果提示管状囊性肾癌不同于集合管癌。Amin等[13]于2009年研究管状囊性肾癌的电镜特点,结果显示肿瘤细胞兼有近端小管和中间管的特点,细胞有大量具有刷状缘的微绒毛,胞浆内有大量线粒体,认为管状囊性肾癌临床、免疫表型和超微结构更接近近端小管和中间管特点,因此此种管状囊性肾癌完全不同于集合管癌的亚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275 字符。